大部分的食材,一般都是剛採摘的最為新鮮,味道也是最為鮮美。
竹筍也是如此。
剛挖掘出來的竹筍,外面還包裹著溼潤的泥土,剝開竹筍的外殼,一根根水靈靈的,帶著竹子特有的清香味兒的嫩嫩的竹筍就一個個的誕生了。
新鮮的竹筍爆炒水煮,煲湯,味道都極為的鮮美。不過在吃之前,新鮮的竹筍本身帶有一定的澀味,吃在嘴裡會麻麻的,吃之前,用開始焯一下,去掉竹筍裡面的澀味,效果會更好,不過一般在吃火鍋的時候,那就大可不必了,火鍋高湯,裡面給的各種作料多,新鮮的竹筍丟進去,煮熟之後撈起來吃,那種澀味完全知不道,格外的鮮美。
而燕白秋這種臨時買到的竹筍,必然不是最新鮮的,現在入秋沒有多久,去山上還是可以採挖竹筍的,不過得提現跟農家人說才行,他買的這些竹筍是經過農家人特有的一種保鮮的手段,能夠把竹筍暫時存放一段時間,同時也能夠保證竹筍的鮮美。
農家人處理冬筍只有自己的一套辦法,灶火煨熟,蒸煮都是十分不錯的。
灶火煨熟儲存的時間長久,同時這種方法儲存竹筍會有一股煙燻之後的風味。灶火煨熟很簡單,剛剛從山上開採,挖掘出,還帶著泥土的冬筍帶回來,直接放入灶膛內,用炭火或者灶膛內的草木灰掩蓋,以免燒糊掉,一直煨到用手按捏,一直到鬆軟,沒有任何的硬度,這才將冬筍拿出來。拿出來之後放陰涼處放好,去掉外殼,將其切成薄薄的片狀,用水漂著,去掉冬筍的酸澀,就可以食用<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
至於蒸煮的方法更為簡單,採挖好的冬筍剝去外殼,將其以分為二,然後在清水當中進行水煮,或者放入蒸架上蒸也可以,煮熟十來分鐘,取下通風晾乾,這個儲存的時間較短,若是晾乾乃至完全沒有水分,卻是另外一種吃法,冬筍的鮮美程度也大大的減少。
做佛跳牆,講究的就是一個鮮。
味道鮮美,香氣濃郁。
竹筍特有的鮮美,竹筍肉特有的清香,是很多食材當中難以挑選的。
喝一口湯,要的就是那湯汁的鮮美,入口的鮮甜,喝下去的那種舒心暖胃。在這邊可不像是現代,菜餚和煲湯,可以人為的新增一些輔佐的作料,以此來增加菜色的鮮味,在這裡,每一樣都必須透過食物來提鮮,保證食物的原汁原味,喝到最濃也是最純粹的那種。
所以冬筍是必須的。
其次香菇,香菇作為菌類,熬湯的時候,也有提鮮的作用,增加食物的芳香氣味,還能吸取一部分的油脂,十分的爽滑可口,而且在煲制的時候,香菇不會因為時間長,變得軟爛,影響到口感。其中香菇最好不要新鮮的香菇,新鮮度香菇雖然好處理,可那香味到底是比不上幹香菇,幹香菇經過烘乾之後,再泡發,味道更香,口感也絲毫不輸於新鮮的香菇。
隨後是瑤柱。
瑤柱是乾貝,是海鮮的一種,極為的鮮美,在熬湯,或者煲煮稀飯的時候,新增進去,鮮美異常,而且其中礦物質多,營養豐富,在做佛跳牆的時候,是必不可少的食材。
至於魚翅和鮑魚這些,在這邊價格高的離譜,不過既然想要做一道一鳴驚人的美味湯汁來,即便價格高,那成本錢也是要下的。
這些都是乾製品,買回來得先進行泡發,隨後待用。
至於其他的食材,比如那些雞鴨肉,豬肉等,先要焯水後,去掉其腥味和沒有放乾的血,再將其煮熟,撈出來備用,熬製好的湯汁盛放在一旁備用。
等所有的食材都準備好,就放入各種食材了。
瓦罐依舊是做瓦罐湯的瓦罐,一個瓦罐可以盛放四五斤的東西,不是很大,也不是很小,燕白秋買回的瓦罐比熬藥的瓦罐大一倍左右,罈子身,圓滾滾的,上面是一個小圓蓋子,揭開蓋子,開始鋪墊各種食材。
食材得一層層的放入,鋪墊好。
最先放的是生薑片,生薑片切成薄片,一片片的鋪在瓦罐的最下面,隨後再放入冬筍片,冬筍都泡發好,一片片的,格外的水靈,嫩白,同樣鋪好,緊跟其後的是香菇。香菇在頂端劃上十字刻度,既可以保證香菇的美觀,也能保證在煨煮的時候,不會因為太碎了漂浮上來。接著再放雞鴨肉,這些肉都煮熟,依次放入,鋪墊好,將裡頭塞的儘量平整,伴隨其後的是豬肉,去掉肥膘的瘦豬肉,這些放好,再放入蝦肉。蝦子就是普通的河蝦,去掉殼子,抽去內臟,白白淨淨的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