滅漢之旨,正式下達。
鑑於大魏的二十餘步騎主力,此前已經屯聚在了南皮一線,由韓信等幾員大將統帥,以抵禦漢軍的入侵。
故此番滅漢之戰,陶商其實並不需要大規模的動員軍隊,只需把從青州帶回來的七八萬軍隊,再增加兩萬兵馬,湊齊十萬大軍開赴前線便可。
此役,陶商將動用總計四十萬大軍用於滅漢,其中十萬大軍依舊部署於幷州一線,牽制耶律阿保機的鮮卑鐵騎。
冀州方向,陶商將親率三十萬大軍,尾追著劉備北上,長驅北進,直搗薊京。
由於陶商推算劉備並不知道,安祿山的叛亂其實是中了他的離間計,為了掩蓋他將趁機滅漢的動機,陶商並沒有大張旗鼓的率十萬大軍由鄴城而發。
陶商遂是下令,命馬超鄧艾等大將,率十萬大軍由大道而發,開往北部一線。
至於陶商自己,則帶著尉遲恭和傷愈復出的武松兩員大將,率數百鐵騎先行趕往南皮。
陶商的意圖自然是在斷後的關羽,尚未有覺察之前,不等十萬後續大軍趕到,就接管了前線二十萬大軍,即刻發動追擊作戰。
旨意下達,當天晚上,陶商履行承諾,狠狠的跟黃月英大戰了三百回合,讓她盡享雨露之後,方才趁率離開了鄴城。
三百精騎沿著漳水一路北上,星夜兼程的趕往南皮,兩天後的午前時分,陶商進抵了漳水北岸的棘津城。
這是一座依漳水而建的小城,主要依靠河渡和貨物轉運為生,算是漳水沿岸一處不大不小的渡津。
由於南來北往的商人多需要在城中落腳休息,故這棘津城城池雖小,人口卻相當密集,商業也甚是繁華。
一連趕了幾天的路,人馬都有些乏困,陶商便叫隨行將士們在城外河邊的駐防營休息,他自己則帶著武松和尉遲恭二將,以及十餘名精銳的御**衛,換了身過往客商的打扮,入城前去消遣。
一入城,陶商便被城中熱鬧的風景所吸引。
舉目望去,只見由城門筆直延伸進去的主道上,是車水馬龍,人頭攢動,街道兩旁則是各式各式的商鋪,各種叫賣聲,討價還價聲,充斥著耳膜。
陶商沿街遊賞,東瞅瞅西看看,好不新奇,儼然好像自己是個外國來客,到了別人家繁華的地盤上。
他自登基稱帝之後,大部分的時間不是在東征西討,就是在後宮的溫柔鄉中縱情的快活,基本沒怎麼微服私訪,體驗民情。
至於治政安民這種事,陶商自然也是垂拱而治,交給蕭何商鞅範睢這等能吏來打理,他只掌握大政方針,很少過問具體事務。
陶商雖然每年都聽取蕭何關於國家經濟的彙報,每每聽到的都是某郡又新闢了多少荒地,某州今年糧食再度豐收,糧賦上繳提高了幾成,或是某地商業發展迅速,已經恢復到了董卓之亂前……
可是這一切終究只是賬面上的東西,陶商終究是看不到也摸不到,從這些數字之中,無法直觀的看到蕭何這些文臣們口中的“繁華”,究竟是什麼樣。
而今日,陶商只是無心插柳的一次微服私訪,卻讓他真正的,頭一次看到了是自己統治下的大魏,到底有多繁華。
“沒想到啊沒想到,這小小一座棘津城,竟然這麼繁華,真是讓朕有些意外呢……”陶商嘖嘖感慨道。
尉遲恭卻不以為然的一笑,說道:“這算什麼,陛下你可是一代明君,你治理下的大魏,遍地都是像棘津這樣繁華熱鬧的城池,陛下該不會都不知道吧?”
遍地都是這麼樣繁華的城池麼……
陶商心中喃喃自語,不過想想也是,如果大魏不那麼富足,國庫裡哪裡來的那麼多軍餉,讓他同時跟四面敵人多線作戰,又如何支撐他連年的戰爭。
“看來,朕今天閒暇之時,不能老泡在後宮的溫柔鄉里了,得多出來體驗一下民情,多看看朕自己的國家臣民才是。”陶商笑嘆道。
而這時,身邊的武松,看著眼前這繁華富足的樣子,不禁愧然自嘲道:“臣當年確實是年少無知,要是早些遊歷天下,見識了天下在陛下的治理下,國泰民安的景象,說什麼也不會聽信宋賊蠱惑,與陛下作對了,真是慚愧啊。”
武松這一番自嘲,等於是變相的馬屁,拍的陶商甚是酸爽。
要知道,自從當日陶商救下武松後,他雖歸順了自己,卻是出於對宋江的厭惡,出於了以自己的感恩。
而今日,武松在見識了大魏的繁華之後,才是徹底的明悟,將陶商視為了一代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