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臣,加授兵部右侍郎銜,簡稱為——朝鮮總督。
蘇輔的這份朝鮮總督的職位不僅僅能調動明軍,還能直接指揮朝鮮軍隊,在朝鮮境內籌集糧餉,毫不誇張的說,他的權力幾乎和朝鮮國君李淏平起平坐。
不過,考慮到蘇輔年紀尚輕,恐怕無法獨自承擔起這麼大的重任,蘇言決定從兵部調幾個低階官員一同前往朝鮮,作為他的隨軍參謀。
六千多人的遠洋航行自然又是一筆很大的開銷,蘇言雖然有些心疼,但還是隻能捏著鼻子認下來。
同時也是為了防止清廷能有餘力往朝鮮增派兵馬,蘇言正式下令發起北伐。
十一月初,蘇言數道詔令從南京發出,第一道詔令,他任命張煌言為山東總督,總理山東軍政要務,命其全力收復山東全境。
第二道詔令,他任命張名振為河南總督,總理河南軍政要務,率軍北伐收復河南失地。
第三道詔令,命四川巡撫劉體純摔夔東十三家攻入川東,收復重慶。
第四道詔令,改湖廣總督蘇定遠為雲貴川三省總督,自雲南入川。
四道詔令一出,各地明軍紛紛開始調動起來,待在川南的蜀王劉文秀見狀,生怕明軍連著他一塊給揍了,連忙上書表示願意歸順,並給蘇定遠的兵馬讓開一條道,讓他們能夠透過攻打四川。
等蘇言受到劉文秀的上書後,他一番深思熟慮過後,以劉文秀“未立寸功,何以為王”的理由,奪其蜀王爵,貶為蜀國公,命其將本部留在四川,攜一家老小前往南京覲見。
淚曲提醒您:看完記得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