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部分

汪君,能寫五六尺的大字.次老教他行筆運腕,並且拿出盧母寫的大字

給他借鑑,從此才知道怪不得盧母對於大字筆周意內,敢情平日是真

下過一番臨摹工夫的。有一年,冬令救濟義務戲,盧母貼的是《戲迷

傳》,當場揮毫,寫了“癇瘭在抱”四個大字,現場義賣,被藍十字會會長

王鐵珊將軍,以五百元高價買去,救濟了不少貧困。在北平專給人寫

牌匾的書法名家馮公度,後來知道《戲迷傳》現場賣字的訊息,深悔未

能躬逢其盛,跟王鐵老一較短長呢。

趙次老對於度曲編劇興致甚高,琴雪芳所演《桃豁血》,即系次老

手編,由羅癭公出名。劇中漁父一角,初排原請盧母飾演以壯聲勢,以

盧母與趙府的交誼,似乎未便推卻,可是她格於搭琴雪芳班不接本戲

原則,也加以婉拒。後來趙次老以“無補老人”名,給琴雪芳編了一出

《風流天子》,是爨演唐明皇楊玉環故事,唐明皇一角應當是老生應工。

可是幾位老人家斟酌至再,始終都沒開口。最後由琴雪芳以小生姿態

串演。盧母的風骨高峻、弳弳自守精神,在當時梨園行可算是操履貞

懿,令人欽敬。

自播遷來臺,海外歸人每每談到京劇在美國已經播種生根,近幾

年更是日趨茁旺,盧母在美,對凡是虛心求教,真想學點玩意兒的男

女,無不掰開了揉碎了傾囊以教。今當盧母八旬設巾兌吉辰,敢弁數言,

都是五六十年前往事,以介眉壽。

註釋

①孟小茹工鬚生,為早年梅蘭芳搭檔。

②“摟葉子”系梨園行行話,意指偷學名角的特長。餘叔巖曾於臺

下偷學譚鑫培之技藝,如《問樵鬧府》出箱身段,《定軍山》下場耍大刀

花等等,即從“摟葉子”而得。

③趙次老,即曾任東三省總督之趙爾巽,張作霖乃經其收編。

④王鐵珊系王瑚之號,北洋時代北京直轄市市長(舊稱“京兆尹”)。

蹺 乘

國劇裡有若干特技,例如打出手、勾臉譜、吃火、噴火、耍牙、踩蹺,

都是其他國家歌舞劇裡沒有的,只有踩蹺跟芭蕾舞同樣用腳尖迴旋踢

蕩,比較近似而已。

國劇裡旦角踩蹺,梨園行術語叫踩寸子,是最難練的一種特技,沒

有三冬兩夏苦練的幼功,想把寸子踩得輕盈俏麗婀娜多姿,那是不可

能的。當年老伶工侯俊山(藝名十三旦)曾經說過:“踩寸子是旦角前

輩魏長生髮明的,流風所及,後來旦角變成扮相、做表、蹺功並重無旦

不蹺的情形。科班出身的武旦、花旦,都要經過上蹺的嚴格訓練,不論

嚴寒盛暑,由朝至暮,都要綁上蹺苦練,要練到走平地不聳肩不擺手,

步履自然,進一步站三腳。站三腳是二尺高三條腿的長條凳,綁好蹺

挺胸平視,不倚不靠,一站就是一二十分鐘。到了冬季要在堅而且滑

的冰上跑圓場,耗蹺功夫做得越瓷實,將來上臺蹺功越好看。蹺功穩

健之後,進而練習武功步法,還要顧及身段邊式(漂亮的意思),那比練

武功打把子就更為艱苦細膩啦。”練蹺的人腿腕腳趾,既要柔曼,還要

剛健,如果沒有剛柔相濟的條件,蹺是踩不好的。旦角一代宗師王瑤

卿,就是因為腿腕力弱,不適宜踩蹺,而創造所謂花衫子改穿彩鞋彩靴

的。

早年的旦角只分青衣、花旦兩類,青衣以唱唸為主,花旦以說白做

打當先,後來因為武打撲跌容易弄壞了嗓子,花旦雖然重在唸做,可是

總也得唱兩句受聽才行,於是又分出武旦這一行。凡是蹺功好,把子

瓷實的歸工武旦,擅長做表唸白,洵麗涵秀的歸工花旦。此後花旦、武

旦就慢慢分家了。

當年打出手,以武旦朱文英最有名,他是李桂芬的父親(臺視國劇

社箱官朱世奎祖父)。朱又名四十,他的打手乾淨利落,又穩又準很少

在臺上掉傢伙。隻手拈鞭,更是一絕,手法技巧橫出,戢翼潛麟極少重

樣,踩著寸子來踢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