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天萬里為盧太夫人壽
今夏是盧母李太夫人八旬榮慶,旅美知好提到,在臺年紀七十五
以上,當年在內地聽過盧母母音雅奏的朋友,寫點文字,以申祝頌。前
年盧燕女士應中華電視臺之約,在國語電視劇裡爨演《觀世音菩薩》,
在下在華視週刊上寫了一篇《盧燕盧母》,被盧燕看見,堅欲一晤。當
時我住屏東,經《民族晚報》王逸芬兄電約北來,在王府跟盧燕賢伉儷
敘晤一番,欣悉盧母在美精神健朗,遇有可造之材,靡不悉心教誨,循
循善誘。京劇能在美國生根發芽,盧母實種其田。記得當年我也少年
好弄,在北方與軒蓀兄共燕樂,今荷其敦囑,為文以壽盧太夫人,不能
不勉力以應了。
我從小就是標準戲迷,從民國初年聽小馬五《紡棉花》起,一直到
抗戰初期為止,日常生活大概總離不開戲園子。早年男女分班,除非
祝壽彩觴公府酬賓堂會,很難得聽到男女合演好戲。肉市廣和樓的富
連成早年不賣女座;四大名旦各班雖然賣女座,大多是樓上賣堂客,樓
下賣官客,聽戲也得男女分座呢!因為這個緣故,所以家裡人聽戲以
坤班為主,小孩也就隨同成了坤班小客人啦。先是鮮靈芝、張筱仙的
奎德社在文明茶園唱白天,可以說風雨無阻,天天光顧煤市街的文明
茶園。後來鮮靈芝、張筱仙隱息,又改為城南遊藝園聽京戲。那個時
候由琴雪芳挑大樑,唱了不久琴雪芳就自行組班,在開明戲院唱白天
了。琴雪芳的戲班除了琴雪芳、秋芳姐妹外(秋芳原名秋選浮),老生
就是盧母李桂芬。還有青衣李慧琴,武生梁月樓,後換蓋榮萱,花旦金
少仙、於紫仙,小生胡振聲,小丑宋風雲,後換一斗醜。這個戲班樑柱
齊全,在坤班來說夠得上硬整二字。
我從小最愛聽冷門戲,因為若干幾近失傳的老戲,偶或在開鑼戲
裡能夠發現。例如《神州擂》、《瘋僧掃秦》、《五雷陣》等等一類老腔老
調的戲,全部淪為開鑼戲,所以我幾乎每場戲都可以聽到拔旗吹喇叭。
琴雪芳有時沒有戲,見我在樓上入座就拉了胡振聲到包廂裡來聊天。
有一天盧母貼的是《斬黃袍》,雖然劉鴻聲的“三斬一碰”走紅一時,人
人都喜歡唱上一兩段,可是坤班敢動這出戏的還不多見。圮得那一天
盧母勾一字眉,龍衣華袞,唱起來滿弓滿調,當時坤角有“三芬”,是張
喜芬、金桂芬、李桂芬,稱一時瑜亮。可是“孤王酒醉桃花r”,張、金二
人都沒動過,只能讓盧母一人專美了。
有一天琴雪芳貼演新排本戲《描金鳳》,前場盧母跟李慧琴唱《黑
水國》。名票陶畏初、何友三、管紹華三位聯袂而來,全神貫注,一言不
發地昕戲,聽完了整出.《桑園寄子》,我問他們何以如此入神,陶畏初比
較爽朗,他說這是奉命聽戲。他們三位正跟老伶人孟小茹①學這出《寄
子》。據小茹告訴他們說,李老闆這出《桑園》的身段非常細膩,特地前
來“摟葉子”的②,焉能不聚精會神地琢磨?我想這件事,直到現在盧母
自己還不知道呢!
當年琴雪芳在華樂園的夜戲,趙次老③跟貢王爺都是池子裡常客。
爽良、瑞洵、樊樊山、羅癭公、王鐵珊④也是每演必到,其中貢王、瑞洵兩
位對盧母的唱做最為讚賞。當時盧母的琴師,也是經常給貢、瑞二老
說腔調嗓的,他經常稱讚盧母氣口尺寸拿得準,噴口輕重急徐勁頭巧
而寸。所以盧母一登場,池座有兩位戴帽頭的老者,每人用包茶葉的
黃色茶葉紙,摺好壓在小帽邊上,遮擋煤氣燈的強光,就是貢、瑞二老
了。盧母有兩次經紳商特煩唱《逍遙津》,就是此二老的傑作呢。當年
趙次老在世,對於世交子弟之文采俊邁、蘊藉儼雅的青年,獎掖提攜,
無所不至。春秋佳日時常邀集大家為文酒之會來衡文論字,記得王懋
軒、薛子良先生的令公郎都是當年與會的文友。其中有一位年方弱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