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堅的詩內容充實而深厚,詩思高曠,“數百年來未之見也”。他回黃庭堅的信說:“今者辱書,執禮甚恭,如見所畏者,何哉?試方以此求交於足下,而懼其不可得。”蘇門四學士中,庭堅年最長,在當時人常以蘇黃並稱。蘇東坡去世後,黃山谷遂成為當代最偉大的詩人,人也是把他和蘇東坡相提並論的。但是黃庭堅終身以蘇門弟子自居。黃庭堅後來還是由蘇東坡最親近的朋友引薦的,因為黃庭堅是李常的外甥,孫覺的女婿。
九月間,另一個人後來在宮廷上審問蘇東坡的案件時,也深受牽連,現在來看蘇東坡。他就是王鞏,為人又是另一型。他是宰相之孫,出遊之時,攜一整車家釀美酒相隨,因為他不肯飲酒肆所沽之酒。他隨身有三個愛妾:英英、盼盼、卿卿,一齊來到徐州。蘇東坡對他的愛妾開玩笑,在他那“百步洪濤”前的序言中,描寫王鞏攜帶梨渦美女下險灘,自己則身披羽鱉立身黃樓高處,俯眺她們漂浮水面,自己望之若神仙,或如李太白再臨人世。
這時,有第四個重要人物在蘇東坡生活中出現,就是詩僧參寥,大概是由秦觀介紹的。奇怪的是,蘇東坡在杭州的三年內,參寥住在附近一個城市,居然蘇東坡從未聽說過他,參寥為一大詩人,道德崇高,不慕虛名。他只是在遙遠之處觀察蘇東坡而心生羨慕。由現在起,參寥便成為蘇東坡一生的密友了。
在那年的中秋節,我們也許可以把蘇東坡看得更近,更清楚一些。八月十二,他得了一個孫子。中秋之夜,他微感不適,稍感寂寞。過了六天,他接到子由寫的中秋詩,他也寫了一首詩,敘述如何度的中秋節: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一杯未盡銀闕湧,亂雲脫壞如崩濤。
誰為天公洗眸子,應費明河千外水。
遂令冷看世間人,昭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彈丸,角尾奕奕蒼龍幡。
今宵注眼看不見,更許螢火爭清寒。
何人職舟臨古汁,千燈夜竹魚龍變。
曲折無心逐浪花,低昂赴節隨歌板。
青熒滅沒轉前山,浪附風回豈復堅。
明月易低人易散,歸來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蜇鳴露草。
捲簾推廣寂無人,窗下中啞惟楚老。
南部從事莫羞貧,對月題詩有幾人。
明朝人事隨日出,恍然一夢瑤臺客。〗
那時,蘇東坡為整個學術界所愛戴,所尊敬,所景仰。那年九月底,在黃樓有一個盛大的集會。蘇東坡坦然談笑,輕鬆愉快,極為眾人所喜愛。只因為他深得眾望,他之被捕與審判才轟動一時。
第十四章 逮捕與審判
蘇東坡,我們用他自己的話說,他過去生活的態度,一向是嫉惡如仇,遇有邪惡,則“如蠅在食,吐之乃已”。不過到目前為止,還幸而安然無事。可是在他吐到第一百次時,他就被人抓住了,在神宗元豐二年(一○七九)三月,他調任江蘇太湖濱的湖州。在他到任謝恩奏章上,他說了幾句朝廷當權派覺得有點兒過分的話。只要他單歌詠人民的疾苦貧窮、捐稅、徵兵,那派小人還能裝聾作啞,置之不顧。現在他直接指明那些小人,其中有在王安石勢力下躥升起來的李定和舒亶。朝政是在無以名之的第三流人才的掌握中,這類人是唯利是圖隨風轉舵,既無所謂東,也無所謂西。蘇東坡過去曾不斷給皇帝上表,每次皇帝看了他的表章,就向侍臣讚美蘇東坡。現在我們想起來,這些小人以前曾經阻擋蘇東坡進京城。萬一蘇東坡蒙召當權,可就真有危險,因為新政的領導人物那時不是已經失勢,便是已然退隱。
蘇東坡到任謝恩表只是例行公事,譬如略敘為臣者過去無政績可言,再敘皇恩浩蕩,以此美缺相賜。但是蘇東坡說:“伏念臣性資頑鄙……知其愚不適時,難以追隋新進。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養小民。”“新進”一詞,在王安石口中是指突然升遷的無能後輩。在過去為新政的朋黨之爭裡,這一名詞是固定代表那種含義的。李定和舒亶心想蘇東坡為什會自信能逃得出他們的手心呢?並且他說在他那個年紀,他擔任地方官是因為他不可能再惹是生非。他是不是暗示那些在朝為官的必然會惹是生非呢?古之文人學者,因為沒有民權的保障,在措詞造句上,便發明出一種極其微妙難以捉摸的表現法,而閱讀的學者也養成一種習慣,樂於尋求含義於字裡行間之中。在中國古代,朝廷的公報是固定按期出版的,可以說是中國最早的報紙。蘇東坡所寫的文字,照例惹人注意,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