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彭定康任英國保守黨主席期間,李嘉誠曾向保守黨捐贈一筆大額競選資金。彭定康即使不投桃報李,也不至於恩將仇報。因此,李嘉誠能在國際貨櫃碼頭公司慶典日,很順利地邀請彭督親蒞慶典,並視察葵涌。其後不久,彭定康邀請李嘉誠進入“總督商務委員會”,李嘉誠婉謝後,結果讓其子李澤鉅進入總督商委會,成為最年輕的委員,全港譁然,亦成為臆事者認定超人與彭督關係非同尋常的佐證。
然而,輿論普遍認為,港府確確實實有意削弱李嘉誠在貨櫃碼頭的壟斷地位。
按國際通則,一家公司的市場佔有率達5成以上,則可認定處於壟斷地位;若在7成以上,則是高度壟斷。經濟學家及法律專家均認為,壟斷不利於產業的發展,亦會令政府管理失控,處於壟斷地位的廠商可壟斷價格,因無競爭對手或對手太弱而不思改革經營與提高技術。
政府對非得實行壟斷的行業(供水、供電、供氣等)實行專利管理,控制價格,而對其他行業則允許並鼓勵自由競爭。香港政府不像其他國家那樣制定反壟斷法(該法核心是遏制處於壟斷地位一方的發展,扶植較弱的一方),香港政府對企業的經營和發展奉行積極不干預政策。
但它在行使有限權利之時,“均衡”是其抉擇的因素之一。
讀者所熟悉的最典型的例子,屬衛視與無線之爭。港府在制定新條例之時,既不偏袒李嘉誠,也不優惠包玉剛。最後出臺的條例,雖未滿足雙方,照顧了雙方的利益——為雙方所能接受。
國際貨櫃碼頭公司壟斷香港市場,遭到欲奪9號碼頭的各財團的抨擊。他們的“利己”觀點在工商界、輿論界及港府中很有市場,有議員說:“經驗與財力不是首選條件,如是這樣,當年選擇遮打金鐘地鐵上蓋發展商,就不該是毫無在中區發展物業實績的小地產公司長江實業。”
港府在選擇9號碼頭髮展商時,首先就把李嘉誠排斥在外,另選實力與長江系相當的財團英資怡和與華資新鴻基——這又是一種平衡。
一位財經分析家說:“凱瑟克家族洗雪了當年痛失遮打金鐘地鐵上蓋發展權的恥辱,李嘉誠成了紐璧堅第二。不過,兩者失利的緣由不同。置地號稱中區地王,實際上擁有的地盤物業,不及一成,紐璧堅是大意失荊州。李嘉誠控有貨櫃碼頭的7成,算是真正的霸主,超人失利,非本人努力不夠,故仍可歌可嘆。”
9號碼頭一役的失利,遏制不了長江這艘鉅艦的破浪之勢。長江集團的盈利大頭一直來自樓市。
香港樓市的漲幅,遠遠高於物價的平均漲勢。香港各業,形成千軍萬馬“攀樓”的汪洋之勢。財大氣粗的新手的加入,使競爭激烈的樓市競爭愈加激烈。
報章雜誌、電視廣播,各發展商和代理商的廣告爭奇鬥豔,觸目皆是,充耳便聞。現在廣告又紛紛走出境外,在他國異地大做特做,以招攬境外的買家。
“睇樓團”風起雲湧,有冷氣專車接送,還提供免費飲料午餐。所看的樓宇自然在新界,有不少“閒情者”藉此作“一日遊”,這項“虧本”專案,各商家仍樂此不疲。一位地產經紀一語道破天機:“只要有一個買家,全團費用就足可撈回。”樓市看好,一團豈止一個買家?
傳統的屋村現場廣告,均是大幅宣傳畫和霓虹燈等。李嘉誠別出心裁,在天水圍的嘉湖山莊放鐳射廣告。兩個大型鐳射發射器,安裝在第一樓屋頂,入夜便發射出多組五顏六色,形態各異的鐳射,甚為壯觀。
據市場“寶牙寶齒”傳:“因為嘉湖山莊樓盤難出手,數月前(1994年年初),大老闆李嘉誠急謀對策,請來風水先生看風水,著李嘉誠花幾十萬來安裝這個裝置,便可將空盤脫手。於是李超人照辦如議,街坊也樂得晚晚有免費Show(鐳射)睇。”
但據圈內人講,李超人純屬商業目的,李氏的“超人心水”才會有如此“超人絕橋”(絕招)。
李嘉誠的樓宇單位,一部分由公司售房部直接發售;一部分派給多家代理商包銷。一處屋村就有若干代理商,李嘉誠多管齊下,售樓風頭之勁,一時無兩。
但“吉屋白蠟燭”事件,使得樓市大贏家李嘉誠滿臉“黑糊糊”。
事件發生在1994年金秋,地點是風水尤佳的海怡半島屋村。李嘉誠興建的住宅樓宇信譽良好,睇樓者眾,自在常理之中。然而,當買家去參觀吉屋(香港稱空屋為吉屋,含吉祥之意),突見吉屋裡燃有幾枝白蠟燭,頓時嚇得魂飛魄散,疑神疑鬼。香港人迷信,聯想起死人喪禮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