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9部分

布確立在大嶼山北端小島興建新國際機場的方案。以是年價估計,完成整個工程需動用1270億港元,為本港歷史上最龐大工程,由政府和私人財團共同開發。

土木工程不是長實的強項,長實的強項在樓宇工程。至1995年11月,李嘉誠先後投得機場鐵路車站上蓋001號、013號的發展權,權益由長實、和黃、中泰三家分享。

據1995年10月11日《信報》報道,機鐵青衣站上蓋總面積5。4公頃,總樓面積為29。2萬平方米。發展專案包括3500個住宅單位和一座商業中心。

這財團在這兩幅地皮發展中,估計投資在百億以上。

從20世紀80年代後期至今,長實系在香港的重要投資還有:五大屋村的續建工程、興建現代貨櫃碼頭、亞洲衛星公司、亞洲電視、購買股票及可兌換債券,等等。

長實集團的實質資產負債率驚人之低,作為一間擁有鉅額現金的超級財團,這些投資不如人們所臆想的多,並且聲勢似乎一年弱似一年,不如他海外投資那麼“火暴水響”。

是李嘉誠食言嗎?

不是的,是他在港拓展遇到了一些麻煩。

9號碼頭的發展和經營權,鹿死誰手?奪標呼聲最高者,非超人莫屬。

李嘉誠旗下的國際貨櫃碼頭公司,在葵涌坐大。20世紀80年代,葵涌集裝箱港現有的6個碼頭,國際貨櫃碼頭公司擁有2、4、6號3個碼頭,另3個碼頭由其他集團分別擁有。

1988年4月,擁有葵涌半壁江山的李嘉誠,以44億港元在政府投標中中標,獲七號碼頭髮展經營權,7號碼頭共3個泊位。兩年後,國際貨櫃碼頭、現代貨櫃碼頭兩公司與中國航運公司聯合投得8號碼頭,該碼頭在昂船洲西北填海區,共4個泊位。

李嘉誠不僅是本港屋村大王,還是貨櫃碼頭大王。國際貨櫃碼頭公司佔據同業市場約7/10,是同業的絕對霸王。

人生字典中沒有“滿足”一詞的李超人,當然不會滿足現有佔有額。香港經濟迅猛發展,國際航運越來越集裝箱化,葵涌現有和興建中的貨櫃碼頭越來越難適應形勢發展。9號碼頭的選址及招標漸上議事日程,李嘉誠躊躇滿志,志在必得。

李嘉誠至少佔有地利人和。國際貨櫃執同業牛耳,業績驕人,經驗豐富,素有葵涌地頭蛇之稱。論人和,即李嘉誠在方方面面的良好關係,尤其是港府決策機構立法局,9名非官方議員就有6名是李嘉誠私下“幕僚”,他們是長江集團“特邀”的董事,每年可享不菲的酬金。行政局透過的決議,港督通常不會否決(港督亦兼行政局主席)。

若論天時,則發生重大變化。1992年7月,英國職業政治家彭定康接替衛奕信出任香港總督。“肥彭”到港不久,視察葵涌碼頭,正值國際貨櫃碼頭公司舉行處理2000萬個貨櫃慶賀盛典。有好事者評議道:李氏與其說是慶賀自己,不如說是借盛典之名來取悅港督。

好些有意角逐9號碼頭的財團,看見肥彭與李嘉誠父子晤面時的微笑,如寒天裡淋了一身雪水,心想事情黃了。

具有地利人和的李超人,現在又佔盡天時。

不料事情又有變化,“肥彭”對港府大動干戈,撤換了一批議員,使李嘉誠在港府數載經營前功盡棄。彭定康這一招,並非針對李嘉誠來的,“一朝君子,一朝臣”——新官上任,都喜歡提拔新人。彭定康的這一切,都是圍繞他的“政改方案”。

可這一招,給李嘉誠競投9號碼頭抹上一層陰影。先前,與李嘉誠關係甚密的行政局議員,公開發表言論,主張宜將碼頭公開招標,價高者得。這與國際貨櫃碼頭公司競投先聲,口徑驚人地一致。如果這樣,無人敢與掌握了百億現金的超人較個你死我活。

與李嘉誠關係最密的議員下臺,新一屆行政局議員們,不再於7號碼頭上,做李嘉誠的“御用議員團”。結果,9號碼頭的招標方式不再是公開招標,而是協議招標——不以價高為中標惟一標準,而是看競投者的綜合條件。

綜合條件是個軟指標,有很大的靈活性。不過,國際貨櫃碼頭公司的綜合條件甚佳,李嘉誠亦會像昔日中標中環金鐘地鐵車站上蓋發展權那樣,拿出“煞食橋”(妙計)。

協議招標訊息傳出,各大財團蠢蠢欲動。李嘉誠自然躍躍欲試。

結果,超人敗北,港府將9號碼頭的4個泊位,批給英資怡和與華資新鴻基等財團興建經營。

是彭定康有意與李嘉誠過不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