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馬就顯得用度不夠。
聽完馮保的解釋,朱翊鈞老大不高興,咕噥道:“難道朕花幾個錢,就只能在寶鈔庫支取?”
“是呀,”馮保小心回道,“這是老輩兒傳下的規矩。武宗皇帝爺花錢最大方,一高興就給人賞賜,寶鈔庫的錢,只夠他應付半年的。”
“剩下半年怎麼辦?”
“還不是到處挪借,想辦法擴大寶鈔庫的收入。”
“他就不能下旨調太倉銀?”
“太倉銀是國庫,其銀兩用於軍防漕運學校官員俸祿等國事,錢可不好隨便調出的,每呼叫一筆銀兩,得有正當理由。你的父親隆慶皇帝登基時,曾下旨調十萬兩太倉銀給嬪妃製作頭面首飾,結果導致百官強烈反對,戶部尚書馬森還憤然辭職。”
“這麼說,當一個皇帝,用錢還受限制?”
“是。”
“那.張先生這幾年推行財政改革,國庫收入大幅增加,現太倉裡存有幾百萬兩銀子,咱這個做皇帝的,還無權動用?”
“不是無權動用,而是要有名目。”
“你現在就到內閣傳旨,要太倉劃二十萬兩銀子到寶鈔庫。”
“用何名目?”
“名目嘛,”朱翊鈞眨巴眨巴眼睛,氣咻咻說道,“朕大婚之後,還沒有給宮中一應內侍施捨喜錢呢。”
馮保頓時笑得像個彌勒佛:“萬歲爺這理由正當。”他本是個愛錢如命的主兒,皇上變著法子弄錢,他正好從中撈外快,哪有不高興的?當下辭了皇上回到司禮監值房,一路上盤算著如何去內閣傳旨。
第五回 頒度牒大僚爭空額 接諭旨閣老動悲情
自張居正告假南歸,內閣並不因為他的不在而變得冷清,相反,這密勿深禁機樞之地,較之往日卻要鬧熱得多。一來是新增了馬自強與申輔時二位閣臣,治事規模相應擴大;二來往日因張居正對屬下過於嚴苛,各衙門官員除了應召之外,一般都不會主動到內閣來請示政事。現在張居正不在了,主動要求四位閣臣接見的官員競比先前多了好幾倍。
這天上午,張四維會見了三撥官員,談了邊防又談郡治,最後接著談甘肅茶馬司的人員增額問題。都是調劑增加餉銀賑糧的麻煩事,三輪談下來,已是精疲力竭腦袋發脹。中午內閣膳事房為閣臣們準備了便餐,張四維嫌不好吃,每日午時過半家裡準時送食盒來:清清爽爽六菜一湯,他看了也無胃口,胡亂扒了幾口然後倒頭便睡,過了半個時辰醒來,精神氣兒又提起不少。房役揪了塊熱面巾遞給他擦把臉。這時,書辦進來稟告,說是禮部度牒司主事諸墨倫求見。按常例,除了有事關本司的要事閣臣需要垂詢而破例召見外,一個六品主事斷沒有主動求見閣臣的理由。皆因這褚墨倫是張四維的山西老鄉,又受過他提攜,攀了這點鄉誼.故褚墨倫敢於主動跑來內閣找張四維稟事。張四維吩咐書辦喊褚墨倫進來。
頃刻間,書辦領進一個身穿鷺鷥補服的官員,只見他長得肥砣砣的,才三十多歲就已過早發福腆起了肚子,這人就是褚墨倫。他是隆慶五年的進士,放榜後補了兩任知縣。去年,禮部度牒司主事李贄被張居正看中,升官兩級外放雲南任姚江知府。張四維便薦了褚墨倫進京接任此職。
褚墨倫一進值房行過揖禮坐下後,張四維問他:“你有何急事要說?”
褚墨倫答:“還是為的和尚給牒的事。”
“你照章辦理就是,這種事也值得跑來內閣?”張四維顯得有些不耐煩。
“若能照章辦理,卑職就不來這裡了。”褚墨倫顯得緊張兮兮的,似乎有一大堆苦水要訴,“這次和尚給牒,弄得不好,怕要出岔子。”
“怎麼呢?”張四維略略一驚。
褚墨倫便說出事情原委:洪武皇帝開國之初,鑑於天下寺廟自行披剃的僧人太多,遂於禮部專設一個度牒司管轄此事。和尚最初的定額是大府五十名,小府三十名,州二十名,縣十名,不準超額。每位僧人需有度牒司頒發的度牒作為憑信以備官府查驗。凡查出沒有度牒的私自剃度的僧人,一律拘押審驗發邊外充軍永不詔赦。度牒每三年頒發一次。全國各地寺廟僧人,需經當地官府核准,持官衙文書來京經過考試領取度牒,所考內容無非是佛家戒律叢林制度菩提經義之類。每次發給度牒數額以一千人為宜。凡持度牒者,官府例免丁銀佚役。居宮道士,比照僧人辦法管理,只是數額尤少。此項法令一出,度牒便奇貨可居。不管什麼人,一入寺廟便有人供養,又免了佚役稅賦之苦,何樂而不為?於是不但天下流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