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6部分

給了我以後去做。

1971年5月初內閣又討論這件事,這時據報告說談判已陷入僵局。當時有些未解決的難題:紐西蘭產品(奶油和羊肉)和英聯邦的糖的優惠協議問題,還有法國人在英鎊作為一種國際貨幣的功能問題上打太極拳。但是預算仍然是真正的問題。我們對於可提出什麼樣的交易條件有這樣的想法:許諾削減由共同農業政策導致的費用並建立區域發展基金,這樣英國可從中得到超出比例的好處。這仍然不是我們所想要得到的解決辦法——而且無論如何承諾是不能兌現的——當時我們沒有人預料到這項負擔將會多麼大。特德告訴我們,他計劃在巴黎與蓬皮杜總統舉行首腦會談以結束辯論。內閣的討論就這樣結束了。

特德用了兩天時間與法國總統會談,鑑於過去與法國之間存在的困難、這次首腦會談被看作是他的一次真正的勝利。此後的談判迅速完成——共同漁業政策除外,這個問題用了好多年才解決——有關條款於下個月由內閣批准。議會能否透過還是問題,因為兩黨內部都存在深刻的分歧,而且工黨改變了它過去對英國加入歐共體的支援態度,聲稱當前的加入條件是不能接受的。最後,政府決定保守黨一方在是否加入共同體這個原則問題上進行自由投票。這使工黨很難堪,特別是69名工黨議員不顧他們自己黨的命令而投了贊成票,使得贊成加入共同體的票達到了112票的多數。但是,當涉及條件而不是是否加入的原則時,辯論遠沒有獲得勝利。1972年2月對歐共體法案進行二讀時只以309票對301票透過,自由黨支援了政府,而且保守黨議會黨團督導員們施加了強大壓力。該法案於10月份成為立法。

當時很少惹人注意的問題是主權問題,包括國家和議會的主權,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問題越來越重要。1971年7月內閣對這一問題進行了一些討論,只是討論了在白皮書中對加入歐共體的一般表述。檔案中經過討論後的段落——第29—32段——現在可以對照事態的發展來閱讀,顯然是以巧妙的混亂來掩蓋根本問題的突出範例。特別是有兩句話堪稱傑作:

沒有國家基本主權受到侵犯的問題;現在提出的建議是為了大家的利益而分享和擴大各自國家的主權。

習慣法將仍然是我們法律體系的基礎,而我們的法院將繼續像現在一樣執行。

我自己當時對這些問題也沒有特別深入的瞭解。當時我感到,我的同僚們也這樣認為,伊諾克·鮑威爾和其他人提出的關於主權的論斷,是把理論性論點作為辯論手段使用。

在對該法案第二條進行辯論時,傑弗裡·豪作為副檢察長在籤復德里克·沃克—史密斯的批評時,對這件事似乎作卞令人滿意而信服的說明。他說,“說到底,如果有人建議[歐洲共同體法案]整個廢除,議會的根本主權必然絲毫無損”。他還自問:“如果將來議會透過一項法案,無意間或多或少地與共同體法案相牴觸,那將會怎樣?”傑弗裡說:“法院會設法按照傳統的辦法根據我們的國際義務來解釋法規。”但是,如果二者不能協調又該怎麼辦呢?他繼續含蓄他說:

無路可走時人們只能作到這種地步,使不可迴避的和永久存在的議會主權與下面的前提相協調:即我們應當履行我們的條約義務以保證給共同體法以優先地位……如果無意中這種矛盾產生了,那就要由當時的政府和議會來考慮了……

歐洲法庭裁決1988年的商船運輸法違反羅馬條約,這就使得我們不可能再拖延對這些問題的考慮了。

然而,並不是這個問題使得共同市場成為政府面臨的難題。主要的政治錯誤在於我們過高估計了參加歐共體帶來的好處。在政府本身,這一傾向導致大臣們制定並容忍了不健康的政策。為了“裝備”英國工業以應付歐洲的挑戰,有人說有必要提供補貼和進行干預——這種思路在1972年關於預算的講話中得到了支援。更糟糕的是,放任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被看作是正確的。根據是,高水平的經濟增長——約為5%左右——現在可以在約3億人口的新歐洲市場內持續下去。也有人認為,來自歐洲的競爭將迫使工會採取較為負責的行動。至於一般公眾,對加入共同體帶來利益的期望提高了——然後又大為失望,因為由於經濟情況惡化工業的混亂情況更加嚴重了。然而,白皮書許諾:“參加擴大的共同體將導致英國工業的效率和生產率大幅度提高,同時,投資率將提高,實際工資也將更快地增長。”

英國加入共同體的談判成功並得到議會批准,似乎對特德·希思的心理產生了影響。他對歐洲的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