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47部分

攀:“難處是有一樁,因是學社,到底不是正經的學堂,學生也不計較報酬多少。但是在裡面的學童,冬日嚴寒,夏日酷署,著實辛苦,沒有磚瓦遮風擋雨著實不妥。”

徐平一怔:“怎麼,學社沒有正經的學舍嗎?”

唐從禮苦笑:“哪裡有那些?都是學生自己找地方,夏天隨便就在村頭河邊的空地上便就教了,春秋也還好說,只是冬天難過。又沒有薪柴烤火,又有擋風的地方,著實難捱。”

徐平不由皺起眉頭:“在鄉下,找處空地不難,怎麼會這樣?”

“縱使有地方,要想建起房子來,人和物都缺不了。人力好說,鄉間的百姓別的東西沒有,就是一身力氣,做得了活。難的就是建房子的材料,就是建茅草屋,也得有大木料做屋樑啊。如今入學社的都是貧苦百姓,哪裡操辦得來?”

徐平轉頭看了一眼坐著的周正海和鄭中攀道:“你們兩家沒有入學社?”

周正海一挺胸膛:“回官人,我入了!”

徐平又看鄭中攀,鄭中攀忙道:“回官人,我家裡兒子已經近三十歲,還沒有子女,沒有幼童要去開蒙,自然是沒有入的。”

徐平來來回回看了他們幾遍,才對唐從禮道:“既然這位周員外家也入了學社,他是大戶,又正當著本地裡正,怎麼會湊不出材料來。”

唐從禮苦笑:“周員外是入了學社,不過家裡只有一個學童,交的是一般多的錢。”

徐平恍然,學社既然稱社,自然是鄉民的自助組織,會社講究的就是一個公平,入社的人按照人頭湊份子,並不因為家貧家富交得多了少了。周正海這人看著粗俗,沒想到做事這麼精細,他還真是按照規矩來,多一文錢也不出。

想了一會,徐平對周正海道:“你家裡也有學童,既然是大戶,出幾條房梁,燒些磚瓦不是難事。怎麼這都快一年了,還讓唐秀才帶著學童露地教學。”

周正海理直氣壯地道:“回官人,小的雖然有些家財,可正當著里正,這可是重差,一不小心家財就沒有了。這幾年自然處處小心,一個銅錢要掰成兩瓣來花,哪裡出得起?”

這個年代裡正可不是官,而是差役,而且是重差,一任下來家破人亡的並不少見。周正海說的是實情,而且理直氣壯,徐平竟然說不出什麼來。(未完待續。。)

第89章 你們要做點善事

徐平看著周正海,過了好一會,才笑了一笑:“自我來到京西路,已經多次行文,不許派衙前押運官物,以後也不許衙前撲買官府產業,已經撲買了的,可以立即轉手。至於里正,幫助催繳賦稅是應有之義,如果連這些都不做,那還要里正幹什麼?但是,鄉民欠稅不再由里正做保,不交賦稅的暫且記賬,留待下次本息一起補足。周員外,欠的賦稅不向里正催討了,怎麼還是重役?你這話,是說我定下的規矩汜水縣沒有遵守嘍?”

周正海眼珠轉了轉,看了看周圍的人,才道:“官官人,今年的夏稅還沒有開始收繳,小的不知道原來有了新規矩。不過不管怎麼說,里正都是重役,自古以來的規矩,這難道還有錯了嗎?小的自從接了這差使,便就小心翼翼,連肉都許久不吃了。”

“什麼自古以來,漢高祖斬白蛇,開兩漢四百年江山,那時也不過是個亭長,就是現在的里正。不說那麼遠,唐時里正也是吏職,怎麼就是重役了?到如今只是讓里正為鄉民的賦稅做保,官府催繳,才成了重役。我現在不這樣做了,里正就是個普通差役,跟重役半點也談不上。你不知道不怪你,但今天我跟你說了,可是知道了吧。”

周正海哪裡知道這些事情,實際上他做里正,連這個差使到底要做哪些事情都鬧不明白。反正就知道這不是個好差事,一任下來家裡好多破費,到縣裡花錢找人都逃不掉。

因為衙前里正這兩種差役在民間的反彈太大,也確實到了不改不行的時候,徐平稍稍減輕了他們的負擔,把最重的幾項壓近廢除了。

衙前一是怕押運官物,路上一旦有個閃失便就要他們自己賠償,很多時候還要搭上路費。再一個就是怕被官府強行逼迫撲買酒樓、渡口等等。這些產業既然到了要逼著人撲買的地步,不用問就都是賠錢的。徐平廢除了這兩項,一是緩合矛盾,籠絡公吏的人心,讓他們盡心辦事,把新的政策推行下去。再一個以後商品經濟發展起來,官府有了稅收的固定來源,官辦產業該關的關,不需要靠這種方法盤剝,把精力放到賺錢的產業上去。其實除了這兩項明擺著是官方從衙前手裡搶錢的舉措,衙前的負擔依然很重,不管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