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47部分

胤嬌殺取0閻坪玫南逃閽閿閽說匠搶錚�蓯怯行┗釙�褂謾!�

周正海連連搖頭:“我們北方人,哪裡有做魚的手藝?再者說了,那些江南人吃的魚啊蝦的,我們中原人也吃不慣。就是製出來了,也沒地方賣去。”

一邊的鄭中攀也跟著搖頭:“吃不慣,吃不慣!”

徐平還能說什麼?他也只是提一提,時代在發展,商品經濟的成分越來越重,哪怕是鄉下人也要想著千方百計弄錢在手裡,不能光想著耕織自足了。這些人思想還沒轉變過來也沒辦法,只好讓現實慢慢教育。當沒有錢寸步難行的時候,他們會想辦法賺錢的。

北方產魚少,重要的是也沒有吃魚的習慣,更加沒有做魚的手藝,要麼煮熟了當作肉吃,要麼就是做個魚湯,稍微複雜一點就不會做了。像是糟魚鹹魚,南方多的是,還當作貢品貢到皇宮裡,但北方產魚的地方也不少,卻都不會做。

見唐從禮在一邊坐著不說話,徐平對他道:“唐秀才,你是本鄉難得的讀書人,可有什麼話要說?勸學重教,是地方上重要的事,本地做得如何?”

唐從禮起身行禮:“稟都漕,本縣的知縣相公一向重學,自來了之後,修了文廟,還立了縣學。特別是從今年開始,又勸諭各鄉設學社,如今鄉里好學之風正濃。”

“嗯,我也聽說,張知縣在勸學上甚是上心,周圍州縣首屈一指。鄉里的學社雖然只是讓鄉民開蒙識字,但也不要小看。以後用到讀書識字的人越來越多,都要靠你們這些人培養學生。總有一天,不能讀書識字,就會如睜眼瞎子一般,在外寸步難行!”

唐從禮躬身行禮:“承蒙都漕教誨,學生必將盡力。”

一邊剛剛坐下的周正海聽見了這話,急忙又站了起來,大聲道:“官人果然是有學問的人,這話說得最有道理。若是在外行走,不會讀書認字可不是如同瞎子一樣!小的時候俺爺俺娘就教我,要跟著先生好好讀書,可惜我聽不進去,現在著實追悔莫急!”

徐平聽著不由皺起眉頭,沉默了一會才對周正海道:“聽你口音,是南來的歸正人?”

周正海一愣,忙道:“回官人,小的不是歸正人,小的阿爺才是。我阿爺年輕的時候隨著一位官人南歸,見附近山好水好,便在此安家,已經有數十年了。”

徐平點了點頭:“好,難得你們家心繫朝廷,坐吧。”

稱父母為爺孃是魏晉之後受南下的胡人影響,使用的範圍也不小,杜甫有詩“爺孃妻子走相送”,最少說明唐時關中是有人這麼叫的。不過到了宋朝,華夷之辨又嚴了起來,漢人是不會用這個稱唿的,最常見的是爹媽,也有的地方使用爸媽。爹和爸都是從父的音轉來,使用範圍越來越廣,不過爸相對少見,爹最常見。媽來自母的音轉,也是漢人最常見的對母親的稱唿。與之相比,孃的稱唿則不是,此時主要用來指代女子,是古時本意。用來稱唿母親的也有,不過都是“娘娘”兩字連用,單稱基本沒有。父母用“爹孃”這兩個字對稱出現得最晚,大範圍使用要到明朝滅亡之後了,這個年代不管漢人胡人都不會用。

一聽周正海稱父母為爺孃,徐平基本就可以斷定他是來自契丹地區,漢人地區是不會使用這麼稱唿的,不然會被另眼看成異類。兩京之間土地平曠,人口稀少,很多南下的歸正人都安排在這裡。周正海是南下的歸正人,也就是曾經生活在契丹治下的漢人,沒有什麼奇怪。徐平皺眉頭,是因為這個人說話粗俗,帶了胡人的一些風氣。

不理周正海,徐平對唐從禮道:“現在學社辦得如何?鄉人送子弟入學的多不多?有什麼難處沒有?你儘管說給我聽,能行方便的,我自然會做。”

“稟都漕,最近一年因為不興差役,即使官府徵發徭役使用民夫,活講做足了之後再做也有錢發下來,鄉里壯丁有時間,鄉民手裡也有一點閒錢,學社辦得還紅火。我們這裡十戶裡倒有三五戶都送子弟入學,好歹開蒙識幾個字。只是學生學識有限,也只能教他們一些《百家姓》、《千字文》之類開蒙,詩書就力有逮了。”

徐平道:“你教這些也就夠了,若是不事舉業,認點字學點算術,對自己也有用。”

“都漕說得是,今年官府又說了一些淺顯有算學書來,學生倒是還能教得。學了這些平時也有用處,鄉里百姓也喜歡。”

徐平點了點頭:“不錯,村學本就該是如此。真要應舉讀詩書,自然有縣學州學,不是村學該做的。對了,學社還有什麼難處沒有?”

唐從禮看了一眼一邊的周正海和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