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74部分

趙禎搖頭:“庫務司監察在京場務,結果出了這麼大的亂子,他們一無所知。平常就是奏報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場務裡的事務他們如何懂得?三司多管一些!”

此時提舉在京諸司庫務的是鄭向,徐平對他最深的印象就是有個外甥周敦頤,小小年紀竟然《愛蓮說》就寫了出來,徐平前世還背過的。周敦頤八歲父親去世,從那之後就是跟著鄭向生活,此時也在京城裡。

還有一點讓徐平很驚異,原來周敦頤的母親是改嫁過的,他們兩兄弟是同母異父,兄弟兩人的姓還不相同,一起被鄭向養大。寡婦改嫁在這個年並不稀奇,像范仲淹還會給本家族改嫁的寡婦嫁妝,並不會岐視。徐平奇怪的是周敦頤是二程的授業恩師,而對後世影響很大的那句“餓死事極小,失節事極大”,偏偏是二程中的程頤說的。這樣說讓自己的恩師臉向哪裡擱?也不知道到底是怎麼回事。

因為周敦頤在後世的名聲太大,徐平對鄭向也一直禮貌有加。對這些名人,徐平是能不得罪儘量不得罪,讀書人的嘴,一不小心自己就會成了惡人,何必惹那麻煩?

趙禎話裡有些讓三司奪庫務司權的意思,徐平不好發揮,只是嘴裡答應。本來是庫務司分三司權,現在又反過來,誰知道什麼時候又會反覆?

事為之防,曲為之制,是趙家的祖宗家法,機構疊床架屋,就是為了方便這種時候隨時調配官員職責。徐平到底是臣,沒必要自己湊上去迎合這制度。(未完待續。)

第181章 天章閣夜對(中)

又問了一些目前三司現在的情況,趙禎才從袖子裡取出兩本書來,問徐平:“國子監和都進奏院印的這兩冊書你看過沒有?”

“看過。”徐平老實答道。

趙禎點點頭,又問:“那這兩篇文章你怎麼看?”

每本書裡又不是隻有一篇文章,徐平想了一會只好老實問:“不知陛下說的是哪兩篇?書微臣看了,也沒發現什麼特別的。”

“國子監書上的那篇歐陽修的《原弊》,都進奏院書上的《里正衙前論》,這兩篇文章明擺著對著來,怎麼回事?原來你三司刻書局,印的書上都是具體事務,從來沒有出過這種事情,這兩個衙門的書卻喜歡議論朝政。”

徐平心說,我三司的刻的書都是實事,可皇上你也不看啊。這種事情瞞不了人,有時候殿上議事的時候,會拿三司刻書的內容來說,趙禎經常不知道。這不稀奇,就三司出的那書的內容,不是對政事很熟的人看了就會打瞌睡。另兩個衙門就不同了,尤其是國子監出的書,先不說內容,文章都是出自名字手筆,光詞句就吸引人。

仔細回想了兩篇文章的內容,徐平道:“陛下,微臣以為,這兩篇文章都不是無的放失,只怕本來就是針鋒相對的。歐陽修文采飛揚,然而文中內容卻並不出奇,無非還是老生常談而已。他說如今朝廷農政,其弊有三,一為誘民之弊,一為兼併之弊,一為力役之弊,治弊之方,無非還是輕徭薄賦,讓民休息。而進奏院所講,則是不久前中書所定的鄉役變化。里正衙前為重役,因為此役傾家蕩產的不少,中書改為此役兩任無過犯,便可補軍將,由差役改為公吏,食國家俸祿,民間不再受害。歐陽修說誘民之弊,而都進奏院就說役改吏的好處,正好針鋒相對,只怕不是無意。”

“正是如此。你如何看待兩家的說法?”

“都有道理,但都有失偏頗。”

趙禎笑道:“你就是個滑不溜手兩不得罪的性子,現在我們君臣說話,忌諱什麼!朕倒是以為,那個歐陽修講的很有道理,正切中時弊。都進奏院所講,雖然是德政,但總不是個長久路子。歐陽修讓朕節用愛農,難道不該?皇宮裡節儉一些也是應該的。”

徐平很是沉吟了一會,歐陽修講的一切確實有道理,但歸根結底,是基於在鄉村依靠小自耕農的基礎上,這也是這個時代的政治正確。但大宋立國不抑兼併,鄉村的統治基礎早已經不是自耕農,這才是這個時代的現實。聽起來正確,但與實際完全不搭,這正是他們這些沒有實際從政經驗的讀書人特點。

新興起的這些讀書人,在政治上的主張主要是從書本上得來。具體到農業政策上,一個方向是回覆三代之治,恢復井田制。另一個方向則是懷念唐初盛世,跟軍事制度結合起來,重新回到小自耕農為主的時代,同時再行府兵制。

後一種對君主來說,很有吸引力。大宋立國,從太祖之後對外作戰便屢戰屢敗,唐初軍事上對外族的八面威風便令人神往,一心想重現那個時光。後來的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