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斷在一國創業難易的另一指標是得到各種審批、執照所需支付的費用。這個數字很難精確計算,因為執照審批正是許多腐敗、
“尋租”活躍的地方,創業者為此支付的成本通常以多種形式出現,難以找到公開資料。一般而言,一個國家的腐敗越嚴重,隱性創業成
本就越高。由於這些隱性成本無法估算,這4位教授只好根據官方公佈的各種註冊、執照申請與審批費用等作粗略判斷。2–15給出1
1個國家和地區的情況,這些顯性的註冊審批費用在美國、中國臺灣、英國、加拿大均不到其人均年薪的1%,而在中國內地這些顯性費
用占人均年薪的11%,在義大利佔25%。
2–15?為完成公司註冊和各審批步驟,所需支付的官方費用相對人均年薪之比
從這些官方公佈的註冊審批費用和需要等待的天數看,我們可能覺得這些都是小數目,更何況公司註冊開業只是一次性的行為,
並非重複性的活動。但這種跨國比較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很簡單的視角,從中看到不同國家的人所面臨的創業環境差別之大。
上面的資料表明,義大利在3項指標中都最差,說明它所提供的創業環境是這些國家中最差的。或許,這也從一個角度說明為什
麼20世紀上半葉義大利人往美國移民最多,使紐約等美國大城市出現一個個的“小義大利”城。為什麼義大利人寧可放棄自己的家鄉到
美國去謀職業?到了美國後因不能適應美國文化而相聚在“小義大利”城中,甚至組成舉世聞名的黑手幫派“Mafia”以維繫本族的
利益呢?沒有利民的創業環境,義大利人只好選擇移民他國。
制度與財富
新公司的註冊資金
註冊資金的要求是最重要的,也可能是影響最深遠的創業壁壘之一。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一個國家要求的公司註冊資金越高,那
些有好的創業理念但無資金的人就越不能進入創業者行列,窮人的子弟越是世世代代都成不了富人,這是維繫貧民與貴族之間鴻溝的主要
壁壘之一。
在中國成立股份有限公司的註冊資金底線為1 000萬元(《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七十八條),日本大約為82萬元,
在美國的註冊資金底線為零,英國約為64萬元,其他歐盟國家約為20萬元,見2–16。
2–16?成立新公司的註冊資金底線
這種創業壁壘看起來簡單,但它意味著在中國可能永遠也出不了像邁克爾·戴爾、比爾·蓋茨這樣年輕的世界首富,也出不了像
惠普、英特爾這樣的傳奇公司。眾所周知,戴爾電腦公司是戴爾上中學時在自己家車庫做起來的公司,微軟是蓋茨上大學時創辦起來的公
司,兩人均是普通家庭出身,並非富家子弟。到今天雖然兩位創業者都不過40歲左右,但已多年保持世界前五名首富地位。試想一下,
如果這兩位創業者當年是在中國,要成立自己的股份制公司,那麼這1 000萬註冊資金底線的要求就立即迫使他們止步。在美國他們
成功的原因有許多,其中之一是無公司註冊資金底線要求,歡迎任何家庭背景的人進入創業者行列,無准入門檻。
相比之下,在日本、英國和德國這些傳統社會中註冊資金門檻要遠低於中國,但遠高於美國。雖然在德國和英國這一門檻並非高
不可越,但這至少可從一個方面看到這些傳統社會與美國的差別,前者可能更趨向於保留各種可維繫傳統的社會階層的制度機制,平民永
遠是平民、貴族儘可能永遠是貴族;而美國更願意在制度機制設計上排除障礙,使每個人均有機會創業致富。
中國的公司註冊資金底線為什麼這麼出奇的高呢?從公司運作層面講,儘管初始註冊資金可以很高,甚至可以把底線上升到10
億,但在公司開始運作後這10億資金也可在一夜間蒸發掉。換句話說,一方面《公司法》要求新成立的公司至少有1 000萬註冊資
金,但另一方面又允許淨資產為負的上市公司和國有企業繼續運作、繼續從銀行得到貸款。這種矛盾和壁壘使個人創業異常艱難。
為什麼要設立這麼多壁壘?
關於對行業准入、市場準入的行政管制,經濟學中大致有兩種不同的理論。第一種是庇古(Pigou)於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