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擔任和訊網CEO。
但是,謝文曾經輝煌的經歷沒有讓他成為阿里巴巴的卓越領導人,相反,就職短短一個多月,就閃電般地下課了。而有訊息說,當馬雲宣佈謝文離職時,臺下鼓掌相慶。
謝文的下課宣告了馬雲用人上的失敗。那麼,他的失誤到底在哪裡?顯然,馬雲在用人上過分地看重了人才的技術能力。從簡歷來看,謝文所表現出的能力確實很高,這一點毋庸置疑,但這不是衡量一個管理者是否稱職的全部依據。從他下課時員工的表現來看,他的人際關係顯然存在問題。或許就是過度的自信和頤指氣使,使他在阿里巴巴的工作沒有有效地展開。
謝文被圈內人士一致公認為是“個性比較強”的人,他先後從中公網與和訊網辭職,人際關係緊張都是重要的原因。具有這種個性的人,當他空降到一個公司領導一支智慧型團隊時,按自己的個性開展工作,必然困難重重。
在這個案例中,馬雲並沒有“用人唯親”,而是“用人唯賢”結果還是失敗。可見,用才之道,不在二者之中,而在二者之外;不唯舉賢任能,還要德才並重;不唯知其所長,還要避其所短。“用人唯親”、“用人唯親”不如“用人唯能”,最合適的,就是最好的。
光緒初年,李鴻章奉命建立北洋水師,從國外購置了多艘戰艦,日日操習。北洋海軍提督丁汝昌由於未受過正軌的海軍訓練,一時無法讓艦隊形成實際的戰鬥力。
面對海軍人才匱乏的現狀,李鴻章不得不借才異域,聘請時為英國海軍軍官的琅威理為北洋水師總教習,逐漸將北洋水師訓練成為一支威震四方的“虎狼之師”。醇親王奕環閱軍時看到水師訓練卓有成效,授予琅威理“提督”榮譽名銜。為了發號施令的需要,琅威理就常常以“副提督”自居。但卻有人說琅威理是“飛揚跋扈,一心攬權”。
1890年初,水師提督丁汝昌赴法國辦事。時為總兵的劉步蟾提出從旗艦“定遠”號上降下提督旗,升上自己的總兵旗。琅威理覺得這樣做法不妥,與劉步蟾發生激烈爭吵。事情傳到李鴻章那裡,李鴻章考慮到琅威理畢竟是外國人,擔心他擁兵自重;而劉步蟾是本國將領,且為自己的親信,就在信中回覆“以劉為是”,等於直接應允了劉步蟾的請求。
變通規則:魯哀公救火知變通(14)
李鴻章的意見挫傷了琅威理的自尊心。當年8月,艦隊返回威海衛後,琅威理辭職離去。此後,北洋海軍軍紀日漸鬆弛。許多官兵在靠岸後起屋納妾、賭博、嫖妓,再也無心治軍,以致戰艦上鐵鏽堆積,許多武器都無法使用。
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清政府這時又想到了琅威理,數次發函邀請琅威理回華幫助北洋水師抵禦日軍,被琅威理斷然拒絕。最終,北洋艦隊全軍覆沒。
從此案例可以看出李鴻章在用人上的開明與守舊。開明的是聘請外援,引入先進的治軍方法;守舊的是對外援的不信和對親信的偏信。在電視劇《走向共和》中有一集李鴻章講出了他的用人觀點,他說:“人家都說我李鴻章重用親信,我倒要問問,我不用親信用誰,難道要我用一個我連認都不認識的人?對一個我不瞭解的人,我怎麼知道他能不能擔當重任?我怎麼對得起皇上的重託和江山社稷?”話說得慷慨激昂,可實際上完全暴露了自己的用人偏見。
在中國人的觀念中,親近的人總是容易獲得信賴的。創業之初,骨幹分子往往都是老闆親近的人。“親信”中不是沒有能人,但“親信”不可能都是能人,能人也不可能都是“親信”。人才的選拔和任用應該建立在一個客觀、標準、可行的評價體系上,聽其言,觀其行,不能有任何偏見,否則受損失的只能是自己。
任人唯新:李鴻章用新人辦洋務
人才有兩種:“新”人和“舊”人。新人的新不在於年輕力壯,而在於思想觀念、技術手段。例如一個留學歸來的人,必然會帶來異域別樣的思想觀念、管理理念、技術手段。倘若行之有效,必然形成一種風氣渙然的生產力。
作為企業領導者,如果能夠不拘一格,任用新人開闢新的局面,開發新的產品,形成新的競爭力,必然會給企業的發展帶來光明的前景。
中國空調業的巨頭科龍從2000年開始引進高階人才。開始階段主要透過獵頭公司推薦、高階人才自薦等形式招聘。
這一階段,科龍進的一些所謂“高階人才”,從實際任用的結果看,沒有實現預期效果。原因是,企業還沒弄清自己真正缺少什麼樣的人才,只是感覺某個部門運作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