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8部分

的感知和詮釋也遭到恐懼的掌控。我們稱為妄想症的心理疾病,只是這種正常卻失能的意識狀態略微嚴重的形式罷了。

除了你的心理形式之外,連你的肉體形式——身體——都透過抗拒而變得僵硬了。張力在你身上不同的部位升起,你整個身體開始收縮。對身體健康至關重要的生命能因此大受侷限,而無法自由流暢。身體理療或某種形式的心理治療,雖有助於生命能的恢復,可是除非你在生活中就修習臣服之道,否則這些身心療法也只能帶來一時的緩解。因為它的病源—抗拒模式—尚未根除。

你內在有個部分,是不會受到組成你生命情境的階段性環境所影響的。你也只有透過臣服,才能打通這條督脈。它就是你的生命,你的本體——它就是永存於無時的當下之境。找到這個生命,就是耶穌所說的“必要的那件事”。

如果你不滿意自己的生命情境,甚或忍無可忍,唯有先透過臣服之後,你才能打破那個使情境永續的無意識抗拒模式。

臣服和採取行動促成改變或達成目標是並行而不悖的。不過在臣服的狀態裡,一道完全不同的能量,一個截然不同的品質,流進了你的做為裡。臣服讓你重新連繫起本體源頭的能量。如果你的做為裡注入了本體的能量和品質,它就會變成你生命能裡一場喜悅的歡慶,並且導引你更深入當下。透過不抗拒,你的意識品質,連帶著你所做或創造之事的品質,都獲得了可觀的提升。而其成果便會如水到渠成一般,反映出這樣的品質。我們可以把它叫做“臣服後的行動”。它不再是我們沿襲自幾千年來所慣稱的工作。隨著覺醒人類的增加,工作這個字將從我們的字典裡消失,屆時或許會有一個新創的字彙取而代之。

你會經驗什麼樣的未來,主要決定於你這一刻的意識品質。這麼看來,臣服是引發正面改變最重要的一件事。你採取的任何行動都是次要的。真正的正面行動不會發自於一個不臣服的意識狀態。

我能明白,置身於一個不愉快或不滿意的情境裡,只要完全接受這一刻的本然,就沒有受苦或不快樂,這樣我就會從情境裡提升出來。不過有一點我還是不太明白,如果沒有某種程度的不滿,那麼行動或改變的能量或動機將從何而來?

在臣服的狀態下,你很清楚地看到需要做的是什麼,然後採取行動,一次只做一件事,只專注在一件事上。受教於大自然:看萬物如何成就;看生命如何在沒有不滿和不快樂的情況下展現奇蹟。這就是耶穌之所以會說:“看那野地的百合,它們不耕不紡卻長在地上。”這句話的原因。

如果你的整體情境令你不滿意或者不快樂,立刻加以區隔,向本然臣服。這就是你手上切割濃霧的手電筒。然後你的意識狀態就不受外境的控制了。你也不再從自動化反應和抗拒來做為了。

然後再逐項地檢視情境。問自己,“我能做什麼來改變或改善情境,或離開這個情境的?”如果有,就採取適當的行動。不要把注意力投注在未來要做,或也許要做的一百件事上,而是專注在你當下能做的一件事上。這不表示你不應該做任何規劃。規劃極可能就是你目前所能做的那一件事。不過千萬不要播放心理電影,把自己投射到未來,因而失落了當下。你採取的任何行動也許不能立竿見影。在你見到成效之前——不要抗拒本然。如果你對情境既無能為力又無法脫身,那麼就利用情境讓你更深入臣服、更深入當下、更深入本體。當你進入當下這個無時間的向度裡的時候,改變經常在不需要你費力做為的情況下,以奇異的方式來臨。生命變成了你的助力而與你合作。如果恐懼、愧疚、或死沉之類的內在因素,阻止了你採取行動,它們就會在你意識的臨在之光下瓦解。

不要把臣服和“管它的”或“我不在乎”的心態混為一談。如果你細察的話,你會發覺這種心態感染了以懷怨為形式的負面情感,因此它根本不算臣服,而是偽裝的臣服。所以,在臣服的同時,把你的專注向內導引,檢查一下是否還有抗拒的殘留。這麼做的時候你要非常地警覺;否則,你可能錯過藏匿在黑暗角落那些以思想或未被覺知到的情感為形式的抗拒。

從心智慧量到靈效能量

放下抗拒知易行難。我對如何放下還是不太清楚。如果你的答案是臣服,那麼我的問題仍然是“如何做?”

先從承認有抗拒開始。當抗拒發生,抗拒生起的時候與它同在。觀測你的心智是如何創造它,如何給情境、給自己、或別人貼上標籤。觀照涉及其中的思想過程。感覺情感的能量。藉著對抗拒的見證,你會明白它的一無是處。藉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