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也成為難題,從長遠說,缺乏發展潛力,從眼前說,根本無力支撐隆北起義軍遠征作戰,劉方、鄧璞兩部如今進退兩難的窘況就是明證。
但是對於易鋒寒而言,他對於這個觀點已經嗤之以鼻,因為他在這裡待了三天,對於泰城的情況有了全新的認識。
不能不說,東東兒在組織人員大搞基礎建設方面是把好手,大批流民湧入泰城,固然帶來了供給壓力,但是也帶來了大量的廉價勞力,為了取得微薄的定額糧食,這些流民被調動起來拓寬道路、建設城防、修建公有的各類超大型作坊,隨後各種有技能傍身的工匠被安置在這些作坊之中,待遇稍高於普通勞力,產品則盡歸起義軍所有,然後根據居民的需要將民用物資下發下去,尤其是新來流民迫切需要的農具之類,另外,由於東東兒頒佈了一系列鼓勵農業的措施,比如開墾荒地的人不但可以擁有開墾出來的田產,相關配套的挖渠引水、提供農肥等工作由軍隊完成,原本貧苦無依的流民們不但有了活下來的機會,也看到了發家致富的希望,煥發出了極大的墾荒熱情,很多人每天白天修路,晚帶著老婆孩子燒林開田,加軍隊組織起來開墾軍田,原本荒蕪一片的泰城郊外現在麥浪如濤、桑麻叢生。
原來泰城農業發展最大的障礙,就是土地過於貧瘠,有了起義軍供應的肥料,這種情況好轉了很多,雖然談不多麼肥沃,在原有產量的基礎翻兩番卻是輕而易舉。易鋒寒開始頗感驚訝,為什麼東東兒能夠化腐朽為神奇,憑空造出肥料,查探之下,望著起義軍嚴加封鎖的所謂公墓,卻只能悠悠一嘆,這次席捲整個渭州的饑荒,亡者盈野,很多村子都死光死絕,如此眾多而無人管的屍首由公家統一安葬無可厚非,統一處理也無可厚非,只不過從小接受入土為安教育的易鋒寒心裡面總有些不舒服。
就這樣,經過東東兒的勵精圖治,無論交通、農業、工業還是人口,泰城在極短時間內已經擁有了超過北安的潛力,更重要的是,泰城本是一個極其窮困的地方,朝廷除了收稅,八輩子也想不起這裡,當地人也好,外來人也好,眼睜睜的看著這裡日新月異的變化著,對於創造這一奇蹟的東東兒產生了極大的崇拜情緒。
………【第一百一十九章 兇徒】………
易鋒寒最終打消了與東東兒一晤的念頭,對於目前的隆北、北宸二郡來說,東東兒無異於救世主,但是放諸於整個渭州卻是未必,而且從長遠看,隆北起義軍的形勢並不容樂觀……,小。說。網
透過外貿交易,易鋒寒不但可以解決易水郡自身的糧食問題,而且還有餘力緩解隴川、弘法、和三郡的饑荒,基本保證了四大采邑中百姓的生存必須,另一方面,失去了隆北、北宸的地盤,反而促使商山君把國庫所餘全部投入到東州、粹華去,可謂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道理很簡單,只有兩人份的食物,平均分配給四個人可能大家都不夠,最後只能一起餓死,不平均分那麼沒有分到的人肯定就不會甘心等死、必然奮起反抗,現在好了,走了兩個人,分給剩下的人剛剛好,雖然套用到實際之中沒有這麼恰的事情,不過毫無疑問,由於管理範圍的縮小,商山君的壓力大大減小了,只要熬過半年,等到今年秋收,整個渭州的饑荒便能迎刃而解,緩過氣來的後夷朝廷只要穩步經營,國力恢復之後,收復隆北、北宸那是遲早的事兒,說到底,縱然東東兒治下民心穩固、兵精將猛,可是隆北、北宸二郡先天不足,土地貧瘠、物產稀少、人口不多,以之為基礎,根本不具備一統渭州的條件,只有趁著亂世割據一時的運勢,貿然深入接觸,只能徒招殺身滅門之禍罷了。
拿定主意之後,易鋒寒毫不猶豫地轉身南下,前往隴川。按照商山君的承諾,如今的隴川郡應該已經是他的采邑,雖然是個燙手的山芋,但是一想到曾經與自己浴血奮戰的隴川軍民,易鋒寒便自覺責無旁貸,理應接下這個爛攤子,即使遭人忌恨也在所不惜。
經過長達幾個月的饑荒,渭州人口銳減,易鋒寒一路行來,當真體會到了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的淒涼,自泰城南面二百里以外,一直到隴川境內,易鋒寒就沒有看到一個活人,到處都是剝光了樹皮的枯木、連根拔去的植被、挖出的白土坑,以及一點皮肉都沒有的白骨。
隨著腳步南行,易鋒寒的臉色越來越難看,這裡已經是隴川境內,按照自己的安排,商山君任命自己兼管隴川之後,鬼隱殺眾會第一時間將訊息傳回易水,屆時易德將帶著早已準備就緒的糧食前往隴川賑災救急,可是如今自己已經走過了十餘座城鎮,竟然與渭水北岸一樣,找不到絲毫生機。
“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