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印刷籍,也是從手工雕刻、使用模具、活字印刷一步步發展來的,更何況是管理國家?沒有任何人會指望有一個邊遠部落的酋長某一天突然發明活字印刷術,易鋒寒自然也不會指望一群對治國一竅不通的土匪執掌政權。東東兒很好學,可惜他的學識來自於偷聽與自學,也許少了固有思想的桎梏,但是也少了系統、經驗和深度,一個人再聰明,也是比不萬千人數百年的思考的;武德歸機靈詭詐,往往想人所未想,但是治理國家也好、統領軍隊也好,奇始終只能作為正的補充,本末倒置是不行的;劉方、鄧璞驍勇善戰,在哪兒都算是難得的人才,但是劉方是個單純得不能再單純的將領,除了打仗什麼都不會,鄧璞倒是出身地方士族,因受到另一豪強迫害落草為寇,手底下有百十號昔日門客的班底,但是隆北無論經濟還是文化,都是後夷最為落後的地區,鄧璞的門客放在渭州這個大舞臺未免不得檯面;隆北起義軍其餘的首領麼,似乎就是一些打家劫舍、作奸犯科的主兒,殺人越貨、強姦婦女直如家常便事,若非東東兒將他們收服之後加以約束,易鋒寒遇到他們的第一個念頭就是為民除害。
不過隨著易鋒寒的本次遊歷,他對東東兒的好感直線升,先不說後夷掌控下的郡縣賑災不力、民不聊生,東東兒治下卻能飢而不死、頑強發展,光以治國方略而論,東東兒似乎自身也覺察到了自己的不足,正在廣招賢能,不問身份來歷,文以良策進爵,武以戰績論功,一時之間,吸引了許多隆北、北宸甚至隴川等地的人才。須知後夷建國多年,朝廷下結黨甚為嚴重,四大采邑的官員聘任固然是掌握在四大千戶侯的手中,君主統管的四郡之中,八大百戶擁有絕大勢力,朝中重臣也在各地安插親族嫡系,沒有關係背景的人很難獲得一官半職,渭州民間存在著大量不得志計程車人、武士,如今東東兒不論親疏、唯才是舉,正是他們一展抱負的機會,雖然追隨叛軍、前途未卜,但是身處亂世,以生死一搏富貴的大有人在。
易鋒寒靠著大樹,目光悠悠的飄向遠方的泰城,思量著是否要找個機會與東東兒一晤?又或是先折返易水郡,看看分明島覆滅、天皇刀到手之後的商山君如何對待自己再作計較?
泰城位於隆北郡中部,是個不大不小的城市,由於隆北郡土地貧瘠、礦產不多,向來都不是渭州政權關注的重點,泰城也不例外,一直缺乏足夠的發展,經濟衰弊得很,不過如今的泰城卻儼然一副繁榮的景象,由於隆北起義軍的總部設定於斯,該城不斷有流民湧入不說,數之不盡的浪蕩武士、失意士人,也紛紛來到這裡尋求出路,人口之多已經超過了隆北郡首府北安。
東東兒如今已經掌控了了隆北、北宸二郡,按理說應該以這兩個郡的歷史名城為都,因為能夠成為歷史名城的地方,要麼是經濟樞紐,這種地方交通便利、商貿鼎盛、人口眾多、糧食充足,利於發展壯大、屯糧擴軍,要麼是軍事重鎮,這種地方城池堅固、厚壘深壑,面臨戰事只要指揮得當、儲備充足,幾乎可謂立於不敗之地。與那些名城相比,泰城未免顯得過於平庸,城不高、池不深、人口少、出產薄、道路窄、商賈稀,作為都城可謂一無是處,唯一的優點就是背倚鋼嶺,那是隴北起義軍昔日盤踞的根據地,茂林千里、山谷幽幽、洞穴密佈,加盛產兇禽猛獸,環境十分險惡,即便是當地土著也只是在山嶺外圍打獵燒炭過活,甚少深入山中,除了被逼無奈、悍不畏死的土匪,根本沒有人熟悉鋼嶺的地理,這也是後夷屢屢圍剿東東兒一黨無功而返的最大原因。
在外人的眼裡,東東兒以泰城為中心,就是為自己留後路,他在鋼嶺經營多年,狡兔三窟,分散儲存了大量的糧食甲兵,萬一兵敗,只要往鋼嶺的深山裡一躲,休養生息幾年,又可以捲土重來。這種觀點不僅僅是民間老百姓的看法,後夷朝廷也多此論,毫無疑問,這也讓後夷君臣把東東兒的威脅輕看了許多。為了更好的保全自己性命,捨棄發展壯大的機會,這種做法無疑是一種鼠目寸光的短見,現在後夷亂成一團,對於剿滅隆北起義軍有心無力,但是後夷一方始終還是掌握著超過渭州三分之二的土地,而且是比較富饒的地區,從長遠來看,以隆北、北宸二郡為基地的隆北起義軍,在發展潛力和速度肯定是比不後夷朝廷的,東東兒要想奪取天下,唯一的機會就是乘著後夷缺糧少錢、兵力衰竭的機會,動員所有力量,進攻再進攻,佔據更多更富饒的土地,改變人力和物力的資源對比。可是東東兒立足泰城,就失去了這一可能性,泰城既無法募集足夠的兵員,又沒有足夠的糧草軍械,偏狹的位置製造出招攬人才的屏障,糟糕的道路狀況使得後勤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