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部分

可以讓人變聰明嗎?用曬乾的*、旱蓮草或蔓京子做枕頭,不僅能緩解失眠、心煩、易怒等症狀,還有健腦、醒腦的功效。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美女甩手功,輕鬆甩走亞健康

“甩手功”會牽動整個身體運動起來,從而促進血液迴圈,雖然做起來有些枯燥,但是,健康的身體恰恰來源於每天的堅持。

我的工作經常需要出差,有時甚至要到幾千公里之外。物理距離的變化,讓我的衣著也經常變換。最誇張的一次,上午我還包裹著厚厚的羽絨服像個大笨熊似的走在北京街頭,下午就只穿一身輕薄衣裙徜徉在三亞的沙灘上了。太大的反差,極易造成身體勞累、生物鐘紊亂,身體健康狀況也會下降。

身體不好,就沒法發揮出我超強的工作能力,更別說對容顏造成的負面效應了。為了保持身體健康,我不惜血本地辦了好幾張健身卡,什麼保齡球、羽毛球、乒乓球、瑜伽……試圖透過運動來改善體質。但是,工作環境多變,根本沒法按部就班地“將運動進行到底”,怎麼辦呢?難道我為了工作,白白奉獻掉自己的革命本錢?到老了,再把掙來的錢奉獻給醫院?不行,絕不能這樣!

我有個閨密的奶奶已經快70歲了,雖然歲數一大把,腿腳卻非常利索。有一次,我們和她奶奶去郊區遊玩,路上汽車拋錨,於是決定步行返回酒店。我們一幫年輕人走得上氣不接下氣,腿軟腳疲,閨密的奶奶卻氣不喘、腿不抖,把我們給驚呆了,莫非奶奶有什麼健身絕招?於是我們幾個都極為誠懇地向奶奶取經。果然大有收穫,那就是“甩手功”。

甩手動作相當簡單,身體站直,雙腿分開,與肩同寬,雙腳穩穩站立,然後,兩臂以相同的方向前後搖甩,向後甩的時候要用點兒力氣,決竅就是用三分力量向前甩,用七分力量向後甩。練功時,要輕鬆自然,速度不要過快,否則一下子就產生厭倦感了。

甩手功會強制牽動整個身體運動並促進血液迴圈,其最大的優點是不拘形式,隨時隨地都可進行。剛開始練時甩100下,以後逐漸增加次數……甩了3個月後,還真管用,感覺身輕體健,腰不酸了,腿不痛了,上樓也有勁兒了,出去玩兒時也不感覺到累了。

後來才知道,這甩手功可不是閨密的奶奶獨創的,它是由古代的“達摩易筋經”演變而來。“易筋”的意思就是使微病之筋變為強壯之筋,使有病的人慢慢痊癒,無病的人體質健壯。甩手功能活動手指、手掌、手腕、足趾、足跟、膝部的12條筋脈,使氣血能良好地迴圈,病痛也就迎刃而解了。要說明一點的是,練甩手功一段時間後會出現流汗、打嗝及放屁等不雅現象,姐妹們不要覺得難為情哦,放屁就是放氣嘛,氣通了,身體自然就輕鬆了,有什麼好難為情的呢?

甩手功看似簡單,但要堅持實屬不易。姐妹們若時間金貴,可在吃飯之前空腹時甩一甩手,如果一次能持續甩10分鐘,效果會更好。在上班間隙,也可做做甩手功,保你神清氣爽、思維活躍、身體舒展。

赤龍攪海,一學就會的隋唐養生方式

假如某天清晨醒來,你發現自己玉容憔悴,堪比黃花,越化妝心裡越沮喪,這就表明是你的五臟有衰弱的現象,可要多花些心思來調理了。

我國古代的養生學家總結出了許多寶貴的養生經驗,其中有一條名曰“赤龍攪華池,天河水逆流”,又稱“赤龍攪海”。光看這個名字,還真有些神秘莫測的感覺。其實,“赤龍”指的就是舌頭,“華池”、“海”都是形容人的口腔,所謂“赤龍攪海”,就是經常用舌頭在口腔內攪動,使體內的水分上升至口腔,透過唾液腺變為唾液,再徐徐嚥下,從而達到健身祛病、延年益壽的目的。

要說這赤龍攪海的來歷,還有個很神奇的故事。相傳,三國時期有位百歲老人名叫皇甫隆,耳聰目明,體力不衰。一代梟雄曹操向他請教長壽之術,他說:“要想壽命延,朝朝服玉泉。”所謂“玉泉”,其實就是唾液,古人可真是文雅啊。到了唐代,名醫孫思邈在《養生銘》中記載“晨興漱玉津”可以祛病益壽。他每天早上醒來,都會用舌頭在口腔內舔磨內側齒齦,由左至右、由上至下為序做9圈。然後,舌頭以同一順序舔磨外側齒齦9圈。直至用舌攪出唾液,徐徐嚥下。宋代文學家蘇東坡也認為唾液“功用不可量,比之服藥,其效百倍”。到了清朝年間,年過八旬的乾隆皇帝,其養生方法之一就是“齒常叩,津常咽”。到了現代,武當山道姑李誠玉1996年時已經108歲,看上去仍面如中年婦女,有記者問其養生之道,她說:“白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