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5部分

少,收入過這麼多,只會是價格的問題。過高的價格甚至使百姓少吃鹽或不吃鹽,“豈是聞韶解忘味,邇來山中食無鹽”,山村中這位老翁告訴蘇軾說,不要以為我是和孔子一樣因為沉迷音樂而“三月不知肉味”,這是因為很久沒吃鹽的緣故啊。

強迫百姓購買“鹽引”也是一大景觀,蔡京把各地食鹽專賣收入制定一個定額,作為考課官吏的依據,創收過定額的可以得到升遷,不能達到的則有懲罰。事關作官前程,下層官吏當然也變著法子創收,老百姓想不買專賣權怎麼行呢,不買就是和上官的前途過不去。

除了食鹽專賣外,宋朝還有茶專賣和酒專賣,宋初每年收入都在三四百萬上下,到宋中期以後增長到一千多萬,其中酒稅在慶曆年間達到一千七百一十萬,鹽專賣上的很多問題這兩個專賣上也存在。(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章節更多,支援作,支援泡

………【第五十三章 宋非良國】………

所謂古代稅收低,乃是假象,尤其在宋朝,更是謊言T照兩稅的額度收取,趙宋朝廷會迅破產,梁山義軍政權恐怕連西北風都喝不到,因為它展不起來的。上一章和這一章是為了下一章的梁山新稅制做宣傳準備,省得有人再說義軍的稅制太高。)

為了彌補財政收入,宋朝雜稅繁多,自古以來凡是刻剝百姓的辦法,宋朝全有。此外,宋朝還開創了無數稅種,盧俊義細問了一個原來在趙宋朝廷三司工作的降官,問他趙宋朝廷到底開了多少新稅種,這名官員的回答是:“不可以遍舉,亦不能遍知。這些稅種多數極其瑣碎,針頭線尾都打主意,說起來簡直有失國家體統。”

為了論證盧俊義新稅制的合理,盧俊義命令政務院總財政部的官員必須儘快將趙宋的苛捐雜稅的詳細情況調查清楚。很快,盧俊義就知道了那些苛捐雜稅的由來,它們大多是適應攤派的需要的臨時來遂成為定製,其中以“經總制錢”、“月樁錢”、“板帳錢”三個大專案下數百個稅種作為主體。

“經總制錢”是經制和總制兩個官署先行徵收的,所以以官署命名,經制錢起源於經制使司在鎮壓方臘起義時的財政危機攤派,附加在各種稅收之上,比如附加到酒專賣上面的是“權添酒錢”。後來提刑司、學事司諸司也都進來插一腳,每個部門都要加派,於是“權添酒錢”變成了“諸色添酒錢”。總制錢也是宋朝財政困難中所創,也都全是瑣碎的雜稅,如勘合米墨錢,二稅畸零剩數折納錢、投稅印契稅錢、得產人勘合錢、茶鹽司袋息等等“經總制錢”在宋朝財政危機的年份佔有及其重要的地位,某些年份能達到近兩千萬,當時大臣稱當今經費,多依賴經總制錢,有些戶部尚書稱戶部日常之用,十分之八出自經總制錢。

另外還有“月樁錢”是軍費攤派,戶部要求地方每年解送多少錢到中央去,至於地方怎麼弄到這麼些錢,戶部是不管的。地方生錢的法子很瑣碎,名目繁多,奇思妙想,令人讚歎,大多數如“戶長甲貼錢”“保正牌限錢”等多數名目都看不懂,只看懂了兩條,兩方訴訟不勝要罰款,獲勝也要交歡喜錢,繳納牛皮筋角要額外收錢。

“板帳錢”也是趙宋朝廷財政困難的產物,交田賦時“耗剩”的糧食由官府笑納,“靡費”的布帛也由官府笑納,失竊物品追回後,官府也收入倉庫,此外還有無數其他收法,反正由趙宋朝廷皇帝的授意,下面官吏們的智慧和明能力是無窮的。

在這三個名目之外,著名的還有二稅鹽錢、蠶鹽錢、丁絹、丁鹽錢、僧道免丁錢、秤提錢、市例錢、折估錢、折布錢、布估錢、畸零絹估錢,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這個“僧道免丁錢”,由於僧道是可以免除徭役的,農民都想去做,於是官府規定,要出家錢來。蘇軾在杭州,想治理西湖,但都拿不出錢來,只好向朝廷申請了度堞來賣。財政靠度和尚來支撐,這真可謂極大的諷刺。

然後在看看那所謂的商稅,趙宋朝廷是如何收取的。

中國從春秋時就有商稅,即所謂“關市之稅”,過稅,商人帶著商品經過某道路口時按商品價值抽稅。住稅,對在市場裡買賣的商品進行抽稅。北宋中期以後,商稅徵稅範圍就大大擴大了,展到北宋末,凡是民間進行的交易,不管有沒有商品交換的意義,政府都要按交易額的一定比率抽稅,賣柴要收稅,修房也要抽稅,連婚姻嫁娶都要抽稅。

同樣的,的範圍也擴大到一切過關有價值物品,不管你是擔一擔柴還是趕一頭羊一輛馬車,都是要抽稅的,帶銀錢等財物更是要抽稅的,連上京趕考的舉人,也被全身收遍,找出帶的盤纏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