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部分

,而且還有治療某些疾病的藥效。

花卉入酒

“問訊吳剛何所有?吳剛捧出桂花酒。” 毛澤東的這句詩不只具有浪漫主義的色彩,也有現實主義的一面。因為桂花釀酒,在人間早已流傳。宋玉的《楚辭·九歌》中就有“奠桂酒兮椒漿”的名句。明代王象晉的《群芳譜》中也有用桂花與黍米釀製桂花酒的具體記載。《西京雜記》中說,西漢宮中九月九日很講究佩戴茱萸花,飲*酒。唐宋以來,*釀酒就更為普遍了。詩人們關於*酒的吟詠俯拾皆是,無須贅述。蓮花釀酒也是酒中佳品,而且特別宜於涼飲。《雲仙雜記》中說:房壽在炎熱的六月天招待客人的時候,坐的是竹蓆子,面前擺的是一種狐紋幾;盛菜的俎是用香藤編制的;酒杯是用椰子殼刳制的;飲的酒是用蓮花搗碎釀製的,名叫“碧芳酒”;佐酒的菜餚是調有羊酪的魚鮓,名叫“含風鮓”。這些都是涼物,具有消暑降溫的作用。此外如玫瑰花、玉蘭花、茱萸花、臘梅花、百合花、桃花等都曾被人作為配料,與大米、黍米一起,釀出香甜清芳的名酒。古人以花卉入酒當然不止上述幾種,但流傳至今者甚少,這也許與近代人以蒸餾酒和果露酒為主有關。當然有些古老的製作法仍然得到承傳,如西安的黃桂稠酒仍然享譽遐邇,受到中外遊客的讚賞。

花卉糕餅飯粥

“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離騷》中的這句話告訴我們,早在先秦時,我們的祖先不只飲花,而且餐花。怎麼餐花?以花卉為輔料烹製糕餅。《隋唐嘉話》稱:武則天執政時,曾令宮女廣採宮中百卉,製成香料,再用這種香料合面蒸糕,名曰“百花糕”。南宋林洪的《山家清供》裡記載了許多以花卉製作的糕餅:有一種餅叫“神仙富貴餅”,是以白朮切片,與菖蒲同煮一沸,曬乾為末,和入山藥粉、白麵、白蜂蜜,作成餅樣,曬乾。候客人到來,入籠蒸熟即可上席。如果切成條狀,還可以作羹。有一種糕名曰“廣寒糕”,大概也取吳剛月中伐桂之意,是採桂花,去其青蒂,灑以甘草水,與米粉拌合,入籠蒸熟即可食用。還有用蓮花葉與桔葉一起,搗成汁,加蜂蜜和米粉,做成銅錢大小的餅,入籠蒸熟,據說食之清香,名叫“洞庭饐”。清代《養小錄》中記有一種食品叫做“玉蘭花瓣”,是把玉蘭花用手掐一掐,再掛上麵糊,入油鍋炸熟,加糖食用。可謂一種以花為主料的油炸點心。

花卉入食添芳香(2)

花卉蒸飯作粥,也別有風味。南宋時有一名食叫做“金飯”,專用紫莖*的正頭,以甘草湯和鹽少許焯過,待小米飯熬熟時,再放入*,使其同熟,據說常食可以明目、延年。宋代還有一種粥叫“梅花粥”,是先將落地的梅花用水洗淨,用雪水煮成梅花水,米粥將熟時,再將梅花水兌入粥中同煮,滋味甚佳。梅花作麵食也很好吃。《山家清供》裡記載:用梅花和檀香末入水浸泡,再以此水合面,擀成面頁,然後用形似梅花的鐵模子將面頁鑿成一朵朵梅花形狀,入水煮熟,撈入事先制好的雞湯中食用,叫做“梅花湯餅”。現代人們把桂花、玫瑰、月季等加糖製成可以廣泛運用的香料,為月餅、糕點、元宵、油糕等千百種食品不可缺少的原料。

花卉菜餚

中國人餐花,並不限制於製作糕、餅、飯、粥之類的點心食品,還廣泛地用它與雞、鴨、肉、魚等一起烹製成佐酒下飯的佳餚。司馬光《晚食菊羹》詩“採擷授廚人,烹瀹調甘酸。毋令薑桂多,失彼真味完。”他惟恐廚師烹羹時投放別的調味料過多,把*自身的香味破壞了。《清異錄》裡記載了五代時廣陵法曹宋龜創制的一種“縷子膾”,是用菊苗和嫩筍墊底,用鯽魚細切,並配入鯉魚子製成。可以想象此菜魚肉玉白,魚子桔紅,菊苗嫩綠,不僅滋味鮮美,而且色彩絢麗,不失為一名膾。《山家清供》裡記有一種名菜叫“蓮房魚包”,可謂獨出心裁的作品。其法為:選用蓮花嫩房,截去底座,挖去瓤,留出孔;將魚肉切成小塊,調以酒漿、香料,裝入蓮房孔中,再將底座覆蓋好,入籠蒸熟,使蓮房的特有香味盡入魚中。林洪有詩讚此菜曰:“錦瓣金房織幾重,游魚何事得相容。湧身既入花房去,好似華池獨化龍。”明代有人將茉莉花的嫩葉洗淨,與豆腐一起燉著吃,想必是一種很香的素菜。據《御香縹緲錄》載,清末慈禧太后吃過一種*火鍋流傳至今,現在有些飯店亦有以*火鍋饗客的。

以花卉作羹,品種更多,代不絕書。北宋史學家司馬光對於菊羹很感興趣。南宋時有人用茱萸花去掉心蒂,用水焯過,與豆腐合烹為羹,清素芳香,林洪見此羹紅白交錯,宛如雪後彩霞,特命名曰“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