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幫得上忙的助手。
把寶寶介紹給小哥哥和小姐姐
3歲以上的孩子通常會對新寶寶的到來表現出激動,他們會覺得,多了一個小玩伴是多麼有趣啊。而不到3歲的孩子對新寶寶的到來往往沒那麼熱情,以下幾項有助於培養早期的兄妹友情。
產前交朋友。寶寶出生前,把大一點的孩子叫到跟前來,對他說:“強尼,來,把手放在媽媽肚子上,小弟弟在踢球呢。”這樣他就可以感覺到真有一個寶寶在裡面。跟肚子裡的寶寶說話時,讓大孩子也參與進來。很快他會主動過來跟肚子裡的弟弟或妹妹說話。做產前檢查時,也帶上他,讓他聽聽寶寶的心跳,對他說:“你聽到小弟弟了嗎?他很快就會跟你說話了。”跟年齡小一點的孩子(例如兩歲半以下的孩子),不要一開始就告訴他,要到最後3個月,或者他覺察到你跟平時有什麼不同時再告訴他。太早告訴他反倒會讓他迷惑,因為他沒有過去幾個月的概念。書包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第5章 產後全家的調適(4)
圖片說明。把寶寶在子宮裡生長的圖片給大孩子看,告訴他正確的術語,讓他明白寶寶是在媽媽的子宮裡,而不是在媽媽的肚子裡。透過一遍一遍地翻閱寶寶成長的圖片,讓大孩子認識到寶寶是在媽媽身上的“一座房子”裡,並且告訴他說,他也曾經在這所“房子”裡經歷了同樣的過程。市面上有很多很好的繪本,可以用來教你的大孩子適應新寶寶。
讓孩子對你分娩住院有心理準備。在你產後住院期間,你兩歲的孩子更感興趣的不是醫院裡發生了什麼,而是你不在的這段日子裡他會怎麼樣。要告訴他說,你只是暫時離開他,不會扔下他,你只是為了做些“特別的事情”(這句話以後還會經常用到)。“奶奶要來我們家,給你烤蛋糕吃,給你買新玩具……”把兩歲大的孩子留在家裡,陪伴他的最好是他認識、喜歡的人。
跟孩子保持聯絡。住院時要經常給家裡的孩子們打電話,叫他們過來玩,最好不要直接把陌生的寶寶帶回家去。
玩“大哥哥大姐姐”的遊戲。要懂得孩子的心理。他的第一個想法是,這個弟弟或妹妹會怎樣影響他的生活。越早讓他知道跟別人一起分享媽媽的愛並不壞,他就越會對小弟弟或小妹妹和善。玩“爸爸媽媽的小幫手”的遊戲,讓大孩子試著幫寶寶換尿布,穿衣服,給寶寶洗澡。小幫手還會演變成小老師。“做給寶寶看,該怎麼拿搖鈴呢?”
讓孩子覺得自己依然很重要。要讓大孩子也能像給小寶寶那樣得到禮物。不要只給媽媽和寶寶送禮物,而讓他感覺到自己被遺忘了,要他也能享受到新寶寶出生得到的好處。聰明的朋友來訪時應該瞭解這一點,如果他們沒有給他帶禮物,爸爸媽媽應該準備好備用的禮物。要讓孩子知道,雖然媽媽要花那麼多的時間陪新寶寶,但他依然是媽媽心裡的寶貝。
讓爸爸多陪大孩子玩。產後幾周,媽媽的時間大部分被小寶寶佔據,這時爸爸可以乘機多跟大孩子玩,一起做些特別的事。孩子會覺得,雖然媽媽陪他少了,但爸爸卻陪得多了。
羅伯特醫生建議:
爸爸們,雖然你們要額外花時間陪大孩子玩,但並不等於要佔用跟新寶寶相處的時間。千萬不要錯過建立早期父嬰親密關係的那段寶貴時間。
雙倍利用時間。用背巾把寶寶背在身上,可以讓你騰出手跟其他孩子一起做些好玩的事。當你坐著給背巾裡的寶寶餵奶時,你可以看看書,也可以和大孩子玩遊戲。用背巾揹著寶寶,有助於讓大孩子們意識到家裡多了個小成員。如果大孩子討厭媽媽懷裡整天抱著小寶寶,那就儘可能地用背巾,也鼓勵他們用簡單的背巾背起玩偶甚至寵物。(參看第285頁有關小哥哥和小姐姐抱孩子的內容。)
讓學步期的大孩子也參與到照料小寶寶的事情當中,就相當於讓他親眼目睹自己的成長經歷。你餵奶、換尿布、照顧小寶寶的時候,就是在告訴大孩子,當初他也是個小寶寶時,媽媽也給他做了同樣的事情。這樣能幫他更好地理解家裡有了小弟弟或小妹妹之後是個什麼樣子。
最好不要跟孩子說他現在已經是個大哥哥了,想用嘲笑的口氣讓他“長大”。看到爸爸媽媽把幾乎所有的愛、時間都給了小寶寶,他會覺得做小寶寶是最好的。因此,偶爾出現日常行為上的倒退也屬正常,如上廁所、吃東西、睡覺,等等。在這些方面,媽媽做得越少,爸爸就該做得越多。還可以告訴大孩子說,寶寶雖然很可愛,但這時候很多事還做不了,比如去公園玩、吃冰激凌或騎腳踏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