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94部分

能是悲劇。

“不知太尉是如何打算的。”周壽未免有些擔心,經過這麼多年,讀書人都適應了這種可靠方式,如果貿然改變恐怕會有不小的問題。

“恢復古制,多門科考並行。”在這個時代無論做出什麼改變總要搭上一個能從史書上翻到的名頭才好用,“進士科不考詩詞歌賦著重考策論,通曉律法的可以去考明法科,擅長算學的可以去考明算科,此外若是有精通格致之學的也可以去參加格致科的考試。”

“一旦錄取之後根據個人所長分別授予官職,透過明法科考試的可擔任縣尉或是刑部、大理寺等衙門官員;通曉算學的可以去戶部,亦或是來太尉府負責後勤事務;精通格致之學的可以去工部或者河道衙門任職。。。。。。”端起茶杯抿了一口,李悠潤潤嗓子繼續說道,“如此以來人盡其用,豈不比此前讓那些廢物屍餐素位的好。”

“可進士科獨大已經有數百年的歷史,不單是我大魏,就連前朝也已進士科為榮,其他諸科少有人知、前途暗淡,即使太尉增開諸科,怕是也沒有多少人應考啊。”周壽雖然對這一方案頗有好感,但是也不無擔憂。

“如此倒也並非美譽辦法。”對此李悠早已胸有成竹,“我會讓吏部統計下如今朝廷缺少那些官職,並根據這些官職所需的能力將這些名額依此分配到諸科之中去,例如大理寺今科需要三名主事,那麼這三名主事只能從明法科的考生中選取;而戶部需要的人才則只能從明算科的考生中選取,如此以來就不必擔心無人應考了。”

說一千道一萬,參加科舉終究還是想當官,李悠現在直接將官職分配到每一科,就像後世的公務員考試一樣讓他們看個明白,這樣那還會擔心無人應考?

“太尉此計甚妙。”周壽也大為讚賞,“但如此以來這科舉的學科就要仔細商議了,而且倉促之間想要找到能為這麼多學科出題判卷的考官也不容易啊。”

“今科乃是第一科,必須得慎重才是,此事當召集朝廷重臣仔細商議。”這些當然是問題,但卻並非沒有解決的辦法。(未完待續。)

第509章 多科取士

“這些天下官翻閱史書,統計出歷朝歷代曾使用過的科舉科目共六十七科,計有明算、明經、明法、進士、博學鴻儒、禮科、巫祝、醫科。。。。。。”李悠回到嘉州的第一次政事堂會議上,禮部尚書周壽拿出了厚厚一疊文書,上面羅列著他能找到的所有科舉科目,並一一做了註解,說明這些科目的考試內容、選拔人才的最終歸屬等等。

除了較為常見的進士、明法等科目之外,甚至還有招收巫醫的巫祝科,透過這些考試的另類人才會被送入太醫院,在尋常醫術無法起到作用的時候發揮他們的本領,當然這些人的巫術少有見效的,所以歷朝歷代少有開此科目;此外還有選拔圍棋國手的弈科,透過這門考試的棋壇高手將被任命為棋待詔,隸屬於翰林院管轄,負責陪皇帝下棋消遣;選拔丹青聖手的畫科,選拔書道大家的書科,這些人同樣會被納入翰林院的管轄,為皇帝提供書畫方面的作品;乃至頗為神秘的天文科,這些人會被納入欽天監,負責為朝廷觀測天象、制定曆法等等,不過歷朝歷代都禁止民間學習天文學,所以這種考試同樣不多見。

“這些科目過於繁雜,我們既沒有必要也沒有這個能力全部照搬,所以諸位還好生商議一番該如何選取合適的科目吧。”李悠命人將抄錄好的科目列表依此分發給錢颯、范蠡、姚廣孝、司馬錯、王機、顧將子等朝廷重臣。

“像是巫祝、畫科、書科、弈科這些就暫且不必了吧。”王機率先說道,現在寶座上的福王只喜歡在脂粉堆裡廝混,想必對這些東西不感冒。

“巫祝、弈科暫且不必考慮,不過書科和畫科似乎還有用處。”李悠沉吟片刻道,書畫方面的人才在宣傳上還是有大用處的,不過他要選拔的人才和如今備受追捧的名家似乎有些區別,“這些人可安排到通政司負責邸報的相關工作,今後但有軍政大事,皆應有文字圖畫傳遍天下,以振奮民心。”

“如此以來這書畫二科的選標標準怕是要提前說清楚。”王機明白了李悠的意思,這種書畫作品必須能夠印刷出來,所以和時下流行的風格頗有差異。

“下官眼下雖然擔任大理寺卿一職,但下屬之中少有能熟讀大魏律之人,因此今科必須重開明法科廣納賢才。”其實原先京城的大理寺之中還是有不少相關人才的,可是這些人卻被北虜打包帶走,所以嘉州這邊法律相關人才稀缺,因此新任大理寺卿沈家本不得不站出來說話,要是錯過這個機會,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