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5部分

一個56歲的人可以用一段樓梯扶手給人生一個交待,並且如此樂觀地住在鄉下;但情況不總是這樣,“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我的生活邏輯告訴我,人,作為一種典型的群居動物,很難在晚年時把離群索居當成境界。文章開頭我就說過,現時中國人住到鄉下並不是因為需要而是因為誘惑,一種很不靠譜的情調的誘惑——美國是“建在汽車上的國度”,別人的交通狀況與中國不一樣,別人的城市程序已到了極度密集化才疏散到鄉下——這就是需要,而我們的城市化剛開始幾十年,何況中國充滿牛糞的鄉村與美國飄蕩著草香的鄉村根本不一樣(這和兩國農民耕種方式不同有關,至少美國莊稼不用糞肥),想象晚年時坐在鄉間別墅落地窗前嗅著異味發呆的樣子,肯定沒有馬龍·白蘭度的風韻,倒讓人想起葛優在《不見不散》里老年痴呆的鏡頭。

“歡迎到鄉下來”——這麼充滿幸福感的口號怎麼看怎麼像一個心懷叵測的陰謀,像我們這樣的人真的不應該把所有積蓄拿出來,把人生按揭20年,以換回那麼不著四六的居住理想,當客人走後,兩口子孤獨地凝望斜陽,其狀甚是慘淡。

離地200米

向高處發展一直是東方國度人們的夢想,很多很多年前,古巴比倫人決定修建一座通天塔以達天堂,四面八方的人湧過來修啊修,塔越修越高,上帝覺著這樣很危險,很容易洩露天堂的機密,於是就讓人們的語言互不相通,這樣就產生了很多誤解甚至敵意,戰爭終於爆發,通天塔在離天堂很近的時候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