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的點心都小巧,叉燒包不過核桃大小,一籠只有三四個。用肥瘦適中的叉燒作餡,包上皮兒,蒸熟後軟滑剛好。微微裂開個口兒,露出餡兒來,叉燒的香味兒徐徐冒出來。
蝦餃用一層澄麵皮,包著一兩隻蝦,也不過一口的大小。有半月形的,也有十二褶的蜘蛛肚的,裡面不但有蝦,還有肉有筍。潔白晶瑩,略微透明,能看見裡面的大蝦,皮柔韌,餡鮮美。
還有幹蒸燒賣、蘿蔔糕、荷包飯……路仁嘉每頓吃一樣,竟不重樣的吃了小半個月。
吃的心滿意足之後,路仁嘉終於去尋粵菜第一人所在的地方——泮溪閣。
如今的粵菜第一人是泮溪閣裡的羅師傅,四十來歲,粵菜掌握的極好,一手粵式點心的功夫更是出神入化。
路仁嘉倒是第一次生出了好勝之心,畢竟前世她也是西點師,這輩子在花刀、造型這些精巧細緻的地方也特別擅長,倒是想和羅師傅會一會。
十幾年前,羅師傅以白兔餃揚名。他將薄皮鮮蝦餃子改進一番,用瘦肉鮮蝦等作餡料,捏成小白兔的形狀,火腿肉點作眼睛,再用芫荽墊底擺盤,蒸好後活像是一群小白兔在草地上嬉戲。
且一盤之中,每個小白兔的樣子神態各有不同,不過核桃大小的餃子,竟真的能令人看出小白兔的神態來,功力不可謂不深。當時便一菜揚名,連帶著默默無名的泮溪閣也火了起來。當時羅師傅不過二十多歲,在廚子這一行裡,也算是少年成名。
路仁嘉又聽說,羅師傅的手藝一直在進益,如今已經比二十多歲的時候好上許多。
路仁嘉不由得緊張起來,以自己如今的手藝,恐怕還做不出那麼小又那麼活靈活現的白兔餃。不過耳聽為虛,嘴吃為實,路仁嘉決定先上泮溪閣中嚐嚐羅師傅的白兔餃。
羅師傅名氣雖大,卻不是一菜難求,路仁嘉一行人去的早了些,便在泮溪閣中得了位子。
白兔餃上來的時候,路仁嘉嗷的一聲,好萌!
要是能拍照就好了,路仁嘉默默流淚。
她在現代就沒見過這麼好的手藝,雖然也有不少捏成各種小動物形態的點心,但是精緻可愛的程度和麵前這個完全沒辦法比。
盤中的白兔餃,活靈活現的似乎只要仙人吹一口氣,便立馬會動起來一樣。
吳公公想要夾起一個白兔餃嘗一嘗,路仁嘉忙將盤子抱到自己的懷裡,不給吃!
我噠,我噠,都是我噠!
路仁嘉自己更捨不得吃,眼巴巴的看著。店裡的小二直瞅著路仁嘉笑,被吳公公瞪了一眼後,才解釋道,“不少夫人小姐都這樣呢,聽到白兔餃的名頭,巴巴的買了卻捨不得吃,一直放壞了,才不得不扔掉。”
路仁嘉覺得這種行為確實有點傻……不能怪小二笑話……
何況自己要和羅師傅比試,肯定得嚐嚐他最拿手的菜是什麼味道啊。
路仁嘉小心翼翼的捏起一個白兔餃,放在自己手心兒裡,又端詳了半天,才閉著眼睛一口咬下去。
麵皮柔韌,略有湯汁,滋味鮮香,果然不是徒有其表。
路仁嘉很憂傷,她覺得自己失去了嘲笑唐僧不肯吃人參果的資格。
羅師傅還有一道拿手好菜,讓路仁嘉驚歎不已——石榴雞。
石榴雞依舊與石榴沒關係,因為外形酷似開花的石榴,主料是雞肉,所以得名石榴雞。
石榴雞也是蒸出來的,路仁嘉將它劃分到和燒麥蝦餃一類裡面。石榴雞也算是粵菜名菜了,原本是將雞皮開成半個巴掌大的圓形,再將蛋清、粉芡和鹽調配成的糊,塗在雞皮內側。
餡料是剁成小粒、混合均勻的雞胸肉、蝦、冬筍、冬菇和豬肉,雞皮做皮,包成石榴形,用芹菜梗撕成細絲扎口,再將蟹黃點綴在其上,上籠蒸上半刻鐘即好,久了則會成形不佳,且鮮味走失。
只是用雞皮做皮雖然鮮香,卻略有油膩。羅師傅竟然用薄薄的雞胸肉代替了雞皮,蒸出來後鮮香不膩,皮和餡相得益彰,香氣縈繞在唇齒間,竟令路仁嘉遲遲不願再吃下一口食物。
只是這種做法雖然好吃,但是沒有幾個人能做的成,薄薄的雞胸肉上鍋蒸熟後,易斷易老,包的時候要極小心,蒸的時候火候也極難掌握。
路仁嘉感覺到前所未有的危機,她覺得羅師傅和她太像了,都擅長將原有的菜餚再改進一步,喜歡做精巧、難度高、別人做不來的東西,所謂藝高人膽大。
路仁嘉覺得這次比試,怕是也不太容易贏。
作者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