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6部分

響我們那一兩代人的文學作品,如《青春之歌》、《紅巖》,我也給她看過反映“文化大革命”的一些書。

我不僅僅只給孩子介紹祖國美好的一面,也讓她瞭解中國歷史和現實中不幸的那一面。有人以為,孩子來到美國,遠離祖國,應該多給他們“正面”的引導;孩子現在還不懂事,就編出這樣那樣的話糊弄孩子。實際上,用片面思維培養出來的孩子,難以辯證地看待社會。片面化的教育愚弄了孩子,使孩子或者思想單純,脫離社會現實,或者認為父母一直在欺騙他們,要麼就是懷疑父母愚蠢得什麼都不懂。無論得出哪一種結論,都很可悲,都會造成無可彌補的不信任感,使父母和孩子之間產生隔閡。

我儘可能將收集到的有關中國的書給她看,讓她從閱讀中自己去了解祖國,偶爾給她解釋有關的歷史背景。她自己閱讀得到的資訊也許有些偏差,但是隨著逐漸長大、思想日益成熟、閱歷不斷豐富,看到越來越多開放的資訊以後,自然會有一個客觀、完整的認識。這樣的想法也許過於樂觀,不過我確實一直是那樣做的,而且效果也非常好。

這樣的“教育導向”使她在11歲的時候思想已經很成熟,完全不同於其他同齡的孩子那樣,對中國的看法只侷限於“好”或“不好”。實際上,有時候,她可能比我們還要“傳統”。她在《西方到東方》一書裡,這樣寫道:

三輪車工人說前門飯店的京劇好。事實上,他說這是那晚能看到京劇的唯一地方,所以爸爸讓他帶我們上那兒去。

到了劇場,我們直接就往裡奔去。劇場內有一個圍起的舞臺,舞臺的下面擺滿了桌子、椅子,整個劇場看起來像個夜總會。只有幾個外國人坐在這些桌子旁,一邊飲茶一邊看演出。我極其失望,中國人不喜歡京劇了嗎?

我喜歡極了,京劇是真正令人賞心悅目的。演員穿著明亮的、豐富多彩、色彩鮮明的服裝,臉上畫得就像假面罩。他們一邊唱一邊跳,在我一生中從來都沒見過這樣的表演——演員們不停地翻筋斗、跳躍。這和我在電視上看到的其他任何歌劇都不一樣。對我來說,覺得真是百看不厭的。很可惜,不過20分鐘,演出就結束了。

我開始相信中國人已經不喜歡中國文化了。我認為京劇是中國歷史上非常有意義的文化。然而,中國人好像只是對那些新出的電影感興趣。

中國看來正在朝著她的現代化的目標進步著,但是中國傳統文化似乎正在慢慢地消失,中國有著世界上最引人注目的歷史,如果被忽視,它就將被人慢慢地遺忘。

在書店裡,我想找一些能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書,爸爸也想找這類的中文書。他甚至比我還更沒運氣。他對我說,他看到的都是些通俗暢銷書,恐怖、情愛、兇殺偵探,等等。

中國是不是在緩緩地走下坡路?人們不再記得他們所生存的國家的歷史了嗎?他們不再熱愛他們古老的傳統了嗎?有些人認為老的就是壞的。這是瞎扯淡。我喜歡暢銷書,但我也喜歡讀那些教我各種文化歷史的書。我喜歡電影,但我也熱衷於京劇。

每當我讀到十幾年前,11歲的女兒寫的這一段,聯絡今天中國的文化現狀,真是感慨良多。

儘管我非常希望她深入瞭解中國,熱愛中國,欣賞中國文化,但是,說教是絕對不行的。她在美國長大,許多年沒有回過中國。在美國這幾年裡,我確實給她灌輸了一些中國的偉大,但是毫不掩飾存在的社會問題。我在高倩的尋根之旅之前並沒有作任何“正面”的引導和說教,只想讓她自己去體驗,去感受,讓她得出自己的結論。

作為父母,這才是負責的態度,孩子懂得不少,如果我們不負責任地亂引導,就會在孩子心裡失去信譽,後果得不償失。

說教沒必要(2)

她在《西方到東方》中,描寫剛剛從香港乘火車進入廣州,在火車站看到的景象:

怎麼會是這個樣子!地上丟滿了垃圾,站臺的味道就像馬桶,各種各樣的人蜂群似的擠在一起,所有人和物看起來都是亂糟糟的。

天是灰濛濛的天,汙染使天空煙霧瀰漫,車輛橫衝直撞,馬路上到處是人,所有這一切看起來是那麼噁心,那麼不同,那麼危險。我真想馬上逃回香港。

據說,有位記者看到這裡,讀不下去,忍無可忍,氣得找出版社的編輯理論。

不過,再讀下去,發現在3個星期以後的日記裡,她寫道:

坐在三輪車上……我背往後靠著,看著外面,現在的一切在我看起來變得很熟悉、親切。擁擠的人群、堵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