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6部分

困惑和思考。當然,對於生活在美國的孩子,要想透過一次短暫的旅行,瞭解清楚中國社會是不切實際的。不過,有了問題,就會激發進一步的思考,也許當時就在思考,也許留給以後思考。孩子的智力是透過不斷思考而開發的。

我們登上樓梯到劇場入座。劇名叫小井衚衕,就是有一口井的小街道。這是什麼劇,該不是講關於一口井的傳說吧。

接著,燈光開始慢慢變暗。

起先,我看到一個小女孩、一個老人、一棵樹和一口井。隨著劇情發展,終於能跟蹤到劇情了。這是一個關於住在一條衚衕上的幾家人在“文化大革命”期間和“文化大革命”前後的變遷史。

雖然我搞明白了這劇演的是什麼,我卻仍然對他們說什麼毫無所知,他們用的詞對我來說都太複雜了。在他們說的10句話裡,我只能聽懂幾個發音、幾個名詞。爸爸也告訴我,聽不懂的原因是因為他們用了很多怪異難懂的詞,這些詞在“文化大革命”時是被普遍運用的。爸爸媽媽和其他人都聽得懂,因為他們經歷了那場運動。

……

逛完了整個頤和園,我們從邊門走出去吃午飯。

店主兼服務員站在門前熱情地把我們迎了進去。小屋裡只有幾張桌子,飯菜並不十分美味,不過店主人的殷勤接待卻彌補了不足。

店主給我們說關於她的故事。她才27歲,1年前開了這家飯館。引得我們大笑的是,她的丈夫是個軍人。在中國,共產黨和資本主義是相互對立的。軍人應該為共產主義目標而奮鬥,而任何型別的企業家應該算是資本主義的。怎麼能想象共產主義者和資本主義者的婚姻呢?

生活在美國的高倩,閱讀過不少有關中國的作品,講述的都是些至少發生在二三十年以前的故事。她也曾讀過描寫無情的政治運動、你死我活的階級鬥爭的書。那樣的時代背景,怎能有共產主義和資本主義的浪漫故事呢。要不是回來親眼看看,哪能知道歷經大難的中國,猛醒過來之後,正在改革的大道上飛奔。這時候帶著她進行全國“大串聯”,讓她親眼目睹、親身感受中國的這一歷史鉅變。對她來說,這一趟中國行,勝讀十年書。

。。

寫作帶動思考(3)

高倩在我的鼓勵下,從小就比較喜歡閱讀。閱讀可以啟發思考,不過,啟發更高層次思考的是寫作。鼓勵孩子從小寫作,並且以寫作帶動思考,是培養孩子從小具有獨立思維、走向成熟的方法。著名旅美文學評論家陳瑞琳女士寫過《一雙十一歲姑娘的眼睛——讀高倩同學的新書〈 少女中國行 〉》( 見附錄 ),從這篇書評可以看出,由孩子自己進行獨立的觀察和思考,可以得到多麼豐富的收穫和深刻的體會。

在孩子的寫作過程中,家長既不必過多地指手畫腳,也不要漠不關心。面對孩子的“新思想”和“胡言亂語”要冷靜,不可過於縱容誇大,也不可一棍子打死,更不能對他們進行灌輸式的“思想指導”,或者乾脆為孩子捉刀代筆,為他們修改增刪。一定要讓他們寫的文章真正反映出自己的思想,成為他們自己觀察研究的結果。家長可以和他們進行平等的討論。應該看到,家長的思想也會由於受到時代背景和個人各方面因素的限制而具有侷限性。

把鼓勵寫作作為訓練孩子對各種社會現象和事物進行觀察、思考、分析和批判的一種方法,除了可以大大提高思想情感修養和文字表達水平,還可以增強邏輯思維和形象思維能力。

說教沒必要(1)

不給予先入為主的“正面”“教育”,讓孩子自己先從書本中去了解,再到實踐中去體驗。吸取豐富文學營養的孩子會自己感受世界,而且常常比大人灌輸的更易接受,理解得也更深刻。

在美國,很多華人家長因為孩子對中國文化不認同而大傷腦筋,忙著給孩子講“五千年曆史”,甚至有些家長還不惜誇大其詞,我看實在沒有必要。有句名言說“太好,就不真實”。無論生活在中國的孩子還是生活在美國的孩子,都不是漂浮在真空裡,家長大可不必只給他們灌輸“正面”的東西,而應該把他們看作大人,和他們展開平等、真誠的討論。不要因為自己“愛國”就只給孩子“完美”的愛國教育,那是不科學、不實際的,往往適得其反。我覺得,無論是社會問題、文化問題、政治問題都可以和孩子坦誠討論。

小時候,女兒讀過我們家藏的英文版經典長篇,如《子夜》、《家》、《春》、《秋》、《紅樓夢》、《西遊記》、《水滸傳》,也讀過其他近現代作品,包括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