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一般是被中華民國運回來賣到經濟殖民地給那些窮人吃,同時也供應國內市場,價格極為便宜。鱈魚口味儘管清淡,但實際上營養不錯,鱈魚罐頭也成為中華民國普通老百姓可以大量食用的廉價食品。
鱈魚這個玩意,在後世的中國很流行,但實際上吃的並不是真正的鱈魚,而是其他的海魚,只是冒充個鱈魚的名字。但是冒充鱈魚的海魚還更高階,為鱈魚打出了名頭。在後世的中國市場上,漁產名字混亂非常常見,各種冒充,各種李鬼李逵。
這個年頭各國的領海還不怎麼寬,也沒有什麼兩百海里經濟專屬區的概念,只有中華民國在東北海提出了這一概念,但還未被國際所接受。
中華民國的遠洋漁船也可以到歐洲公海海域捕魚,這些拖網船一網下去,就能一網打盡,甭管大魚小魚,統統撈起來。
船上裝滿了就和補給船會合,將漁產轉移到補給船上,然後繼續撈。這些歐洲捕撈的鱈魚,有的被賣到經濟殖民地,有的則運回去加工成鱈魚肉罐頭在全國各地銷售,而那些不合規格的小鱈魚,打成魚粉當精飼料餵養牲畜。
紐芬蘭漁產也是一個盛產鱈魚的地方,也遭到了中華民國的荼毒,拖網船在公海完全就是瘋狂捕撈,反覆的掃蕩。
在北海漁場和紐芬蘭漁場,鱈魚實在太多了,號稱是踩著鱈魚背都可以在海上走的世界大漁場。
那些中華民國的拖網船捕撈效率極高,那些運輸漁產的補給船來了一艘有一艘。
而在秘魯漁產,也有很多中華民國的拖網船。秘魯漁產這年頭沒什麼開發,主要是秘魯漁場主產魚類不合適食用。秘魯的魚粉產業也未發展起來,所以中華民國成為秘魯漁場的主要投資方,這些拖網船直接在秘魯領海和公海上瘋狂捕撈。然後運到岸上,由秘魯工人加工成魚粉後運回中華民國。
秘魯漁場的魚粉質量很高,是良好的蛋白精飼料。
另外還有兩艘上萬噸級的遠洋漁船在南極捕撈磷蝦,磷蝦是一種營養價值極高的水產品,而且種群極為龐大,南極磷蝦的數量後世的科學家預計在5億噸~6。5億噸之間,甚至有人預計南極磷蝦有50億噸的種群數量。
不過捕撈南極磷蝦並不是那麼容易的,因為磷蝦體內有較強的消化酶,磷蝦死亡後這些消化酶會開始分解。所以磷蝦捕撈後,3小時內必須加工完畢,這樣才能被人食用。如果是飼用的,則需要在10小時內加工掉。
而且在南極捕撈磷蝦遠離港口,效率不高。
所以磷蝦這個東西,商業化捕撈的技術還不是太成熟,中華民國這個時候也只是造了兩艘磷蝦捕撈船到南極去進行捕撈,只是積累經驗,並改善捕撈技術。為的是日後能夠對南極磷蝦進行開發利用。
日後磷蝦還是有商業價值的,畢竟磷蝦是冷水漁產,蛋白質質量高,而且很乾淨,有一定的附加值。
在全球各大洋,則有大量的中華民國漁船在獵取金槍魚。
金槍魚是一種高檔的深海魚,這個時代因為保鮮技術在各國之中還未成熟,海洋還遠未成為各國的狩獵場,因此金槍魚數量非常龐大。
然而在保險技術已經比較成熟,而且造船業規模龐大的中華民國,海洋已經變成了中華民國的狩獵場。
此時世界的金槍魚,一年捕撈四五百萬噸都不會影響種群。
中華民國製造了大批千噸級的金槍魚漁船,這種漁船投資相比一般漁船要大一些,但是想不拖網船卻是成本更低,比圍網的成本也更低,畢竟金槍魚是吊鉤捕撈的。
一個漁船帶著數百個吊鉤,追逐金槍魚的魚群,每一艘漁船可以裝運幾百噸的金槍魚。就連那些金槍魚幼魚中華民國也不放過,用拖網船捕撈起來,然後加工成美味的油煎金槍魚罐頭。
現在的世界各地,連南極都是中華民國的漁船,其他海域更是經常能看到在公海上進行捕撈作業的中國漁船。
遠洋商船的遠洋運輸,以及遠洋漁船的遠洋捕撈,都為中華民國創造了大量的就業,而在遠洋捕撈房面,中華民國中央政fu更是出臺了補貼政策。
本來油價就足夠低了,又有油價補貼之類的,遠洋漁業的利潤變得非常不錯,吸引了大量的從業者。
在中華民國的近海漁場的休漁期延長後,很多漁民都開始向遠洋捕撈的方向發展,開著船駛向遠方的大洋。
中華民國的造船能力也在1920年年末上升到了450萬噸,美國的造船能力只有中華民國的一半,英國也只有中華民國一半的造船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