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02部分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英國還勉強能夠維持世界霸主的地位。而這個時候因為中華民國的崛起,英國人的臉早就被打腫了。

英國的軟弱,被世界各國看在了眼裡。

起碼在全球,英國在亞洲已經無力維持世界霸主的地位,亞洲的真正霸主變成了中華民國。

中國因為歷史悠久,古代有識之士就發現,這天下是歸一才不會亂。如果天下未能歸一,那肯定要出亂子。

此時的世界,就是一個缺乏全球霸主的狀態。

危機重重的是歐美世界,羅斯柴爾德財團勉強的壓服了德國容克貴族階級,以及美國各大財團。

德國容克財團和美國各財團早已不想受羅斯柴爾德財團支配,當財富對他們來說只是廢紙的時候,他們追求的是什麼?

出了長生不老,那就是世界霸權。

擁有了世界霸權,意味著能有更多的資源,能滿足更大的,並且能讓自身的地位永固,美國財團正是有著這樣的野心。

而德國因為國家太小,急切的需要開拓民族生存空間,德國財團利用這種心理,鼓吹民族主義,試圖以工業優勢,向外擴張,以獲得更大的商品市場和更龐大的資源,然後用工業技術優勢,成為世界霸主,讓地球在德國人手上隨意轉動。

羅斯柴爾德財團則出現了很大的問題,這個時候的羅斯柴爾德財團還是沒有轉變過來觀念。

羅斯柴爾德財團依舊醉心於金融斂財,而金融是不產生財富的,只是財富分配環節。相比之下,美國和中華民國因為在生產力和生產規模上的發展,財富總量正在不斷的增長。而羅斯柴爾德財團就算是靠金融聚斂了再多的財富,在戰爭中根本沒有什麼力量可以發動。

在這個問題上,中國明代的《客商規鑑論》就有所闡述,財富這個東西,放貸之類的金融儘管容易發家,但是沒有力量可以調動。

因為羅斯柴爾德財團的觀念沒有轉變過來,並不是很注重英法的工業發展,而戰後的德國揹負了沉重的債務,為了讓德國能夠還得起錢,羅斯柴爾德財團又讓德國的工業有所發展,畢竟德國人要有大量的生產,創造出足夠的財富,才可能還得起錢。

這導致德國的工業規模將不斷的變得更加龐大,甚至是超過英法。而美國因為其龐大的國土面積,以及較多的人口,加上第一次世界大戰賺到了錢,加上戰後的美國和德國開始在暗中聯合,美國的工業體系升級有了德國的幫助,讓美國的工業也在飛速的發展。

最後的結果就是,德國容克財團和美國各大財團所擁有的戰爭能力,完爆羅斯柴爾德財團。

商人最怕什麼?

商人最怕的就是強權,歷史上第二次世界大戰,羅斯柴爾德財團的金融霸主地位,正是被德國的軍事強權所擊垮的。

所以羅斯柴爾德財團就是在走鋼絲繩,一直以來,羅斯柴爾德財團都要求歐洲各國實力平衡。

只有各國實力平衡,才能全部都忌憚於他們的實力,他們才能對各國進行操縱。從而德國戰敗後,羅斯柴爾德財團又害怕法國佔據德國的工業後會成為超級大國,從而只是讓德國人賠錢。

但是德國人沒有錢,要想讓德國人還錢,又必須讓德國人發展。結果也就造成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羅斯柴爾德財團摔下鋼絲繩,被德國人屠殺了大量的家族成員,並且沒收了大量的金融資產,讓羅斯柴爾德財團元氣大傷。

歐美各國當中,德國容克財團肯定是和羅斯柴爾德財團不對路的,而美國財團這個時候因為中華民國的崛起,也許會和羅斯柴爾德財團合作,防範中國民族財團取得世界霸主地位。

但是在東方,中國民族財團卻變成了絕對的霸主。

首先是日本財閥在日本被封鎖、轟炸之後已經不足為慮,亞洲最後也就剩下了中華民國的中國民族財團。

起碼,中國民族財團在亞洲做到了天下歸一。

進而,亞洲已經是亂不起來了。

起碼中華民國是立於不敗之地,歐美不可能遠隔萬里跑到中華民國來打仗。唯一的威脅就是蘇聯,但是蘇聯已經丟失了大量的版圖。

這個時候的蘇聯,沒有了那麼龐大的版圖緩衝,以中華民國的轟炸機轟炸距離,能夠迅速的打擊蘇聯的工業,進而讓蘇聯失去大部分的戰爭潛力。加上中華民國在人口以及工業上都有優勢,一旦打起來,蘇聯完全不是中華民國的對手。

這個時候中華民國轉入生產建設狀態,最重要的戰略就形成足夠的工業產能,並且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