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02部分

接下來十幾年內,每年都將培養大量軍官出來。

沈凝雲的要求是,在十五年之內,培養出足以起一支千萬大軍的各級軍官,因為下一次的全球爭霸戰爭,規模將史無前例的龐大。

百萬大裁軍開始之後,大量的軍人離開軍隊,從不事生產的軍事單位,開始變成從事生產的生產單位。

百萬人的消耗減少了,而且多了百萬人的勞動成果。

《申報》評價道:“我中華民國擊敗美日聯合艦隊後,日本方面喝已被癱瘓。而在俄國方面,與蘇聯政府達成了裁軍共識,對中華民國威脅最大的日本和俄國都已經威脅不到中華民國的國防安全。此時進行大裁軍,乃是我中華民國予民生息的明智決策。”

《大公報》評論道:“自西北政府成立二十年以來,我中國戰爭持續不斷,我們在戰爭中完成了浴火重生,徹底將中國從滿清以來的黑暗驅散。然民族在長達三百餘年的黑暗中,久未修養,當前局勢大好,正是讓人民休養生息之良機。最高統帥部的裁軍決策,無疑是明智的。”

《新聞報》則評論道:“裁軍的政策,說明中央政府將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內部建設和經濟發展之上。而此時中華民國依舊有大量建設專案還未完成,並且市場也未飽和,因而未來中華民國的經濟依舊會持續走高,此時也是投資的大好時機。”

新聞報已經被財團收購,這個報紙作為專業報道商業新聞的,銷量非常高。而鼓勵民眾投資,也是當前的經濟政策。

而《中華日報》則發表了一篇名為‘忘戰必危、好戰必亡’的文章,指出一個國家如果忘記戰爭,就會產生巨大的危機。歷史上宋朝、明朝、滿清,實際上都是犯下了這個錯誤。之所以如此,主要是這幾個朝代持續的對武官進行壓制,為了王朝的永固的目的,用各種制度限制武官,避免篡位的發生。但結果防範了內部卻防不住外部和天災,最後走向滅亡。

好戰必亡的例子也很多,例如暴君紂王,以及隋代暴君楊廣,兩位暴君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對異族發動持續的戰爭。從民族角度上來看是好的,但是把十年才能做完的事業,放到一年來做,完全不考慮人民能否承受得了,滅亡自然也是必然的。

中華民國有悠久的歷史可以借鑑,西方人則沒有借鑑的東西了。西方人被基督教統治了上千年,歷史資料被燒了不知道多少。結果造成歐美變成了一個沒有國家史的局面,只剩下宗教史。而不久前發生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沙俄皇帝尼古拉二世就犯下了好戰必亡的錯誤。

德國皇帝威廉二世、奧斯曼土耳其皇帝同樣也犯下了這個錯誤,只是錯誤沒有尼古拉二世那麼大。

文章中指出,如今中華民國進行休養生息的決策是正確的,避免了好戰必亡的局面。但是不能就此麻痺大意,舉國上下,依舊需要為未來可能發生的戰爭做準備,從而避免出現忘戰必危的局面。

歐美各國則對中華民國裁軍的決定而感到鬆了口氣,中華民國因為沒有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一旦全面爆發出來,加上優勢的軍事技術,甚至是可以一路把歐洲給推平。而此時中華民國進行裁軍之後,這種可能性在中華民國重新擴軍之前是不存在的了。

英法美意等國在中華民國與蘇聯簽署聯合裁軍協議之後,也各自推出了裁軍計劃,全世界在極短的時間內,就形成了一股裁軍潮流。

英法美意等國不裁軍也不行,畢竟這個時候他們維持較多的軍隊對他們來說沒有任何用處。他們又不可能打到中華民國去,畢竟他們離中華民國太遠了,等他們把軍隊派遣到亞洲,中華民國早就把軍隊又重新拉起來了。

而蘇聯方面如果要進攻中華民國,需要一定的時間進行擴軍,但是擴軍是一個動作很大的行為,不可能逃過中華民國的間諜。蘇聯一旦開始擴軍,中華民國同樣可以進行擴軍。而雙方的兵力都維持在一個比較少的範圍內,那麼對雙方來說都是安全的。

進而英法美意自然也就開始裁軍,從而擁有更多的勞動力進行生產建設,進而增強自身的戰爭潛力。

從而在中華民國進行裁軍後,迅速在世界引起連鎖反應,各國紛紛開始跟進。

第401章 亞洲新秩序

1922年在世界各國的裁軍浪潮中到來,世界各國爭先恐後的裁軍,使得世界局勢看起來,一時間和平了許多。{首發}

這樣的和平之下,隱藏著巨大的危機。

因為這個時候,英國的世界霸權地位已經不復存在了。這個時候不像是歷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