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02部分

資源上不被掐住脖子。

因為英國的妥協,所以印度和澳大利亞的鐵礦石將能夠源源不斷的供應到中華民國,中華民國也可以在印度和澳大利亞大規模的投資鐵礦石開採,並且自由建設鐵路和港口。

英國的這種妥協,意味著大洋洲已經在中華民國的掌控之中。

歐美的海軍現在不可能大規模的跑到澳大利亞,美國的海軍重建起碼得花個幾年的時間,所以澳大利亞政府這個時候只能想中華民國妥協了。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遊浩瀾抽調財團資金,開始在澳大利亞西部大肆投資礦山、鐵路、港口。

在印度的投資則更方便許多,印度人口多,擁有2。5億人口,是當今世界上人口第二大國,第一的則是中華民國。所以在印度,只要有錢,就有人給你做事,投資起來也方便許多,起碼工人不愁。

財團在印度和澳大利亞,將在三年內開發出兩個各可以開採1億噸鐵礦石的礦山和運輸能力。

加起來就是2億噸的鐵礦石供應,可以讓中華民國每年煉製將近1億噸的鋼鐵。

鋼鐵、石油,成為現在中華民國提升生產力的主要資源,石油方面是不用擔心了,現在中華民國不缺的就是石油,到處都是石油產地。

鋼鐵方面,沒有外部輸入的話,也還是不缺的。但是本土鐵礦石品味太低,大部分是貧礦。而從西域行政區大規模開採鐵礦石的話,一旦開採規模太大,則會影響礦山的持續生產。一個100億噸儲量的礦山,每年開採2億噸的話,這個礦山建設起來之後可以用50年,如果一年就開採10億噸,那麼10年之後礦山就會枯竭。開採10億噸的產能,和開採2億噸的產能的建設投入是相差了五倍,而且礦山使用壽命也短了五倍,這樣計算一下,損失絕對巨大。

所以鐵礦石方面是中華民國的短板,從世界各地進口鐵礦石是肯定需要的。

只要資源上不被卡住脖子,那麼中華民國此時就能瘋狂的發展,民眾要想富裕起來也非常容易。

世界新格局的出現,意味著未來,必將要爆發一場大戰。

未來的那場大戰,可能是歐美內部爆發戰爭引發,也可能是東西方的對立而引發。但是中華民國要想取得世界霸主地位,首先要有能力把美國幹趴下。只要工業上能對美國形成絕對的碾壓,基本上問題不大。就算是不能徹底把美國幹趴下,也能把美國孤立在美洲。

戰爭一旦爆發,中華民國要想獲取外部的礦產生產能力,快速的拿下印度和澳大利亞以及非洲是沒太大問題的,所以中國民族財團在印度、澳大利亞以及非洲的礦產投資都在持續的展開。

基本上現在中華民國的很多礦產的開採都不再擴大規模了,特別是那些再生速度慢的礦產,基本上都沒有擴大開採規模。而是能從國外進口就從國外進口,然後再向世界出口高階的商品。

因為中華民國在大量進口礦產等原材料,所以歐洲各個殖民國家,現在也都在非洲、南美等地擴大礦產開採規模。

畢竟開採出來可以賣給中華民國,價格也還算不錯,有利益可圖。而且用的勞動力還是非洲黑人和南美的混血人,人工成本比較低。

中華民國透過進口向世界撒錢,然後再透過出口把錢賺回來,實際上就是勞動力成果的交換,因為中華民國出口的是高階商品,所以在這樣的勞動力成果交換當中是很佔優勢的,能用更少的勞動力的生產成果,換到更多勞動力生產的成果。

例如在工業化生產當中,一個工人一天可以生產大量的工業商品,而一個從事經濟作物勞動的農民,一年到頭所能生產的東西很可能就是那麼幾千公斤的東西,而且還要付出大量的汗水和勞動。

而中華民國的工人可能用十幾天的生產價值就換走了一個海外勞動力一年的勞動成果。這就是高階商品輸出所能產生的剝削效果。

在各個經濟殖民地也就是這樣,各個經濟殖民地在中華民國轉入生產建設狀態後,發展速度也有所提升。

這些經濟殖民地的礦產,當前有商業開發價值的都在開發。農業上也是大量種植那些不能進行機械化生產的經濟作物,而糧食則從中華民國進口,同時向中華民國出口經濟作物。

工業上,則是給中華民國當代工,以及生產那些勞動密集型的輕工業。

而在中華民國,此時因為輕工業很多都分包了出去,所以大量的勞動力開始從事機械製造、工程建築業、重工業製造等行業。

中華民國是一個人口已經超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