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飽飯這是最基礎的東西。而此前的日本,很多普通日本人連飯都吃不飽。
而如今,日本人卻發現,他們在吃飯的問題上,越來越不是問題了。
中華民國有大量的糧食運到日本,日本人只需要到工廠、工地上去勞動,就能夠獲得吃食。
加上中華民國為了能盤剝到更多的勞動力財富,所以也要避免日本人被餓死,因此有不少賑濟糧運到日本。
日本普通民眾能吃上飯,不被餓死。加上日本統治者的號召,所以日本社會快速的穩定下來。
日本人表現得極為順從,甚至是為了討好中華民國,各種手段都用出來了。派遣婦女安慰中國在日本的駐軍,大量日本婦女到中華民國紅燈區工作,從事妓藝活動。同時獻上各種在中國掠奪的古董字畫。
中華民國征服日本之後,確實也找回了不少遺失的的民族瑰寶。
日本人在唐宋期間是比較順服的,特別是宋代中國的海外貿易非常興盛,陶器都大量賣到非洲,所以很多當時的中國藝術,以及工藝傳到了日本。而中國因為戰亂,則丟失了那些傳統文化。
從日本引入那些遺失的文化,是非常有必要的。古代聖賢便說過,中國如果遺失了文化,還是可以從各個藩國那裡找回來的。所以古代的中國,非常重視向周邊的藩國輸出文化。
朝鮮、日本、越南,這三個藩國的中國文化都接收了不少。
日本投降還有一個好處就是,日本的那些科研人員,都被中華民國給接收了過來。同時日本還有不少造船工人,精密製造業方面日本則是差了一些。
不過在精密製造業方面中華民國還是不遜色與德國的,而且在持續的發展。精密製造業這個行業,實際上就是靠人力。
西方人之所以能保持長期的優勢,主要還是精密製造業方面的優勢。科學理論什麼的,要搞懂實際上也不難。
中華民國發展精密製造業,甚至是引入了道家的修行方法。
人體就像是一臺最精密的儀器,越精密就越是經不起折騰,所以人在自然界比較脆弱。但是也正是人是這個時代最精密的儀器,所以才能造出最精密的裝置。
這也是為什麼,精密製造業,是靠人一刀一刀削出來的。
在精密製造技術上,沈凝雲因為是個穿越者,後世中國的精密製造技術儘管不如歐美,但是這個時代歐美的精密製造業卻是剛開始發展,所以中華民國的精密製造技術理論方面直接超越了歐美。
加上技工的培養規模不斷擴大,而且技工隨著反覆的操作而是的技術不斷提升,自然也就超過了歐美的精密製造水平。
再而,因為精密製造業賺到了錢,也有更多的錢去研究更高階的精密製造技術。而那些從事精密製造行業的技工因為賺到了錢,也能安心從事這門工作,也就不會造成技術荒廢,後繼無人等尷尬的問題。
德國人能夠在精密製造技術上雄踞榜首,自然也就是因為德國人造的器多了。當初羅斯柴爾德財團為了平衡歐洲各國的實力,從而在中歐的德國地區投資械製造等產業,而地處中歐的德國,不僅成為歐洲的貨幣集散地,也成為了向歐洲各國輸出械裝置的地區。從而一步領先,步步領先。
羅斯柴爾德財團這種走鋼絲一般的平衡行為,也最終因為失去平衡栽了跟頭。
此時中華民國的精密製造業從業人員,已經是德國的好倍,湧現出了一大批的高階技工。
大量的生產線訂單被不斷完成。
中華民國當前製造的流水線,都已經變成半自動流水線,相當於歐美五六十年代的流水線水平。並且開始向全自動的方向發展,全自動流水線實際上並不需要計算,因為七八十年代的歐美,計算還沒有大規模應用到流水線生產上,但是人家就是實現了全自動。
不過中華民國現在已經有了計算。
而在床的製造上更是接連突破,液壓技術的應用,讓械加工更加方便。中華民國已經正在向一個鋼鐵帝國的方向發展。
大量的鋼鐵,大量的械裝置。
精密的火炮、飛、戰車。
自動化的流水線,大量的農業械、施工械、挖礦械。
精密製造業的崛起,以及資本的強大,讓中華民國已經開始走上快速擺脫靠人力的階段,而是開始大量依靠鋼鐵械的生產力,而不是像後世中國那樣,實在是條件有限,很多時候只能靠人多力量大來取勝。不過太祖能把中國工業發展起來,確實也是非常不容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