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了普通民眾的歡迎,而那些被財團、政fu吞併、打壓的民資老闆,就算是再怎麼罵娘也沒用,他們這個時候沒有群眾基礎。
各種稅收都出來了,什麼暴利稅、遺產稅,以及對高收入群體的高額個人所得稅,同時逃稅避稅懲罰力度極大,往往要承擔較高的罰款和一定的法律責任。就是把高收入群體的收入打壓下去,縮減貧富差距。
如此一來,普通民眾也不需要為了讓自己發財而動歪腦筋。
畢竟對於普通人來說,過日子才是最重要的。如果安分的當一名工人,可以確保他麼有房子,能承擔起組建家庭的成本,還有不錯的福利,那麼他們自然願意去當一名普通工人,而不是不安心生產,動各種歪腦筋,為了錢不斷挑戰道德底線。
而且勞動的人多了,所建設起來的東西也就多了。這個國家,將變得越來越先進,越來越強大。
特別是這次新政,中華民國是一次徹底的對生產力的整合。
那些不划算的手工業,小商店,小地攤,將會在中華民國消失。同時,大量的工程機械,依舊在不斷的製造當中。
面對越來越近的戰爭,中華民國採取的策略就是先做好生產準備。
首先是擴大各種原材料的戰略儲備,同時大力開發礦山,將全國礦山資源都整合起來,並且開始開發,確保戰爭來臨時,隨時可以進行開採。
並且繼續加強交通,鐵路進行改造,公路進行更徹底的建設。並且建設高速公路,並且在長江和黃河等流域架設更多的橋樑。
全國各大城市都有大型機場的專案正在籌劃、建設,大量運輸機正在不斷的被製造出來,暫時投入的是民用。
這些運輸機還是可以民用的,畢竟石油開採成本實際上很便宜,政fu只要給予一定的補貼,就能讓運輸機民用。
運輸機的民用,意味著中華民國在戰爭期間可以抽調大量的運輸及投入戰場物資運輸當中。
遠洋商船方面,中華民國的遠洋商船噸位經歷了十五年的繁榮之後,已經上升到了4000萬噸排水量的恐怖程度。
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期間,英國也只有一千萬噸的商船。
之所以中華民國有如此龐大的商船噸位,主要是因為中華民國和各個經濟殖民地的進出口非常的頻繁,並且中華民國大量向世界輸出商品,並運回原材料,並且還在國際上進行攬運。
在中華民國的競爭之下,美國此時只有一千萬噸排水量的遠洋商船。
這次交通上的整合,則是對陸海空三大交通體系進行徹底的整合、改造,讓貨物運輸能夠更加方便、快捷和高效率的進行。進而確保戰爭期間能夠將人員、物資迅速運輸到前線。
未來的戰爭主要方向自然也就是歐洲地區,所以中華民國重點改造這條路線的鐵路和公路。同時在經濟發達的關內地區,則是先建設幾條高速公路出來。
透過這次經濟大蕭條,中華民國、美國、德國都陸續完成了‘劫富濟貧’,消除了繁榮期間所造成的貧富差距。讓整個社會都回到一個比較缺錢的狀態,也讓工人更有工作積極性,加上又提高了工人的福利待遇,讓大量的勞動力可以安心的工作,當好自己的螺絲釘。
三個國家都在努力的建設,但是中華民國的人口太龐大了。
中華民國徹底的城鎮化之後,加上工業的發展,人們在生育上的投入的時間減少,以及經濟的發展,並且沒有災害、戰爭的發生。人們對生育的熱情已經不是那麼高漲,不是那麼的迫切去組建一個更大的家庭,所以人口一直維持在六億人左右。
而此時中華民國的人口也是最有優勢的時候,年輕人的數量佔到了多數,還沒有進入老年化階段。
而那些經濟之民地的人口,則是在大量的生育。
什麼計劃生育根本沒有,那些經濟殖民地的家庭想生多少都沒問題,中華民國巴不得那些經濟殖民地大量生育,進而可以有更多的勞動力紅利可以壓榨。
經過大量的生育之後,那些經濟殖民地的人口,總數達到了五億人。
而且那些經濟殖民地的基礎設施,以及工業都是有所發展的,那些人口的紅利都是可以壓榨出來的,而不是造成勞動力閒置。
此時的中華民國,是一個控制著十一億人口的超級大國。
印度還有3億人口,不過印度暫時還不是中華民國的經濟殖民地,只能算是中華民國的半經濟殖民地,中華民國在印度有大量的投資,不過一旦開戰,印度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