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26部分

美國則沒有增加什麼軍事訂單,主要靠調整工業,已經大力修建公共設施等等手段來提振經濟。一大核心,也是在消減貧富差距。

中華民國的情況和美國、德國又有所不同,過去中華民國已經擁有了完善的工人福利保障制度。什麼帶薪休假、療養院、旅館都是有的。同時全國還建設了很多國家公園、保護區、文化、生態旅遊區,工人的日子是比較好過的。

而在過去,中華民國一直在淘汰低階生產力。手工業這種產業,中華民國只是保留了歷史上傳承下來的手工業技藝,選定一群繼承者將文化繼承下來,每個月給予一定的補貼,不至於讓文化消失,其他的手工業基本上都被砍掉了。

因為中華民國有大量的經濟殖民地,那裡有廉價的勞動力,所以在中華民國從事手工業是不划算的,因此手工業已經被市場大量淘汰了。

而那些小店主倒是存在不少,所以中華民國這次新政,進一步的淘汰落後生產力的時候,主要是淘汰這些小店主,以及那些小型企業。同時淘汰那些使用落後工業裝置進行生產的工廠。

這方面是透過國家調控來進行的,也是透過市場進行調控的。

例如用運輸成本來調控,鐵路國有化之後,財團有運輸成本優勢,進一步擴大壟斷規模。同時對民資進行深入圍剿,以削減民資規模,進一步的消除貧富差距。

民資老闆多如牛毛,這不是一個好現象,只會造成貧富差距擴大,社會矛盾激化的問題。

對民資的圍剿方法也很簡單,那就是提高稅收。同時對商品價格、市場份額等等進行規定。

另一邊則是維持過去已經制定出來的社會福利體系,同時進一步的確保工人利益。所以工人的收入雖然只是緩步上漲,但主要矛盾不是工人拿了多少錢,而是貧富差距有多少。當大家都是拿100塊錢一個月的工資時,和大家拿300塊錢的工資是差不多的。但是多少人拿100塊,多少人拿1000塊的比例,卻是有很大的區別。高收入的比率越高,貧富差距越大。

不同於德國同過不斷的軍事生產和訂貨來刺激經濟,中華民國中央政fu的軍事訂單雖然在增加,但和德國那種增長十幾倍是有不同的。

德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戰敗之後,國家軍備出現了問題,所以需要大量的軍火。而中華民國則是擁有完善的國防體系的,所以這個時候不需要太急著下達大量軍事訂單。

中華民國這個時候是以大量的公共設施,以及龐大的科研規模來提振經濟。

公共設施方面除了農業和工業,以及高速公路、橋樑,以及鐵路改造等交通方面的,還有一個就是房屋建設和改造,以及城市設施建設,主要是為了提高國民的居住環境。讓普通工人,在接下來都有房子住。

同時升級了保障房,在保障房工程方面,不再像之前那樣節約成本,畢竟現在產能過剩,有大把的人力物力可以投入其中。所以這個時候建設起來的保障房,居住環境是很不錯的,面積也比較大,基本上都在八十平方米以上。這些保障房將分配給那些沒有工作能力,或者是低收入家庭受用。

在這樣的制度保障之下,中華民國將成為一個沒有貧民窟的國家。內部矛盾將降至最低水平。

過去繁榮十五年當中,因為崛起了大量的中高產階級,所以貧富差距已經被拉開了不少,畢竟繁榮期間,工人還是工人,收入還是工人水平。但是商人卻不是工人,他們的收入可能是幾倍,十幾倍的往上翻。

所以這場經濟大蕭條,以及此時的新政,就是為了填坑。將貧富差距重新縮小,讓工人階級能夠有足夠的社會地位,能獲取足夠的社會緊缺資源,進而使內部矛盾降低。

在社會緊缺資源方面,無非就是住房、女人,以及教育、醫療等方面。

大蕭條過後,房子更加不是問題,沒有房子住的國家可以進行補貼甚至是直接分配給他們保障房。

女人方面,貧富差距縮小了,普通工人的生活又過得不錯,那麼女人攀附權貴的心思就少了。加上中華民國是亞洲霸主,亞洲之內除了印度之外,其他國家都中華民國的經濟殖民地,有大把的女人想要成為中華民國的公民。同時中華民國的法制、民生,以及商品發達程度又是世界上最好的,所以就對澳洲、歐洲、美洲的女人都有一定的吸引力,特別是對於那些經濟一般的歐洲國家的女人來說。

所以中華民國在這方面也不存在太大的內部矛盾。

這次新政也因為一系列的‘劫富濟貧’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