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大政黨顯然依舊不被沈凝雲所完全信任,畢竟接下來的階段,對中華民國來說太重要了。必須有一個值得信任的人擔任總統。
儘管總統說白了就是臺前的傀儡,但是總統也不是說完全不做事的。很多工作,還是需要考驗總統的個人能力和人格魅力的。
這個時候,需要一個有威望的人站出來。
楊墨川擔任過第四屆大總統,威望方面是絕對夠了,並且能力上也有所驗證。更是沈凝雲的心腹大將,自然是把楊墨川繼續推上去,當選第六屆大總統。而且最讓人沒有顧慮的就是,楊墨川的背後沒有什麼家族勢力。當初能加入新軍營的,無一不是孤兒,自然也就沒有家族勢力的存在。
競選一開始,支援楊墨川當選總統的選票就一路猛漲,直接完爆兩大黨派的競選對手。因為楊墨川喊出了一些讓民眾非常支援的口號,那就是加大國家對市場的干預力度,進而振興經濟。
不是沒有競選對手也打出‘振興經濟’的王牌,但是楊墨川畢竟有較高的威望,民眾認可他的能力,這就叫口碑。
加上這次國民普選的審查極為嚴格,幾個競爭對手被曝光了賄選醜聞之後,立即被淘汰出局,於是楊墨川毫無懸念的當選了第六屆大總統。
這一年的國民普選,有95%具備選票的公民投出了他們的選票,再一次創造了世界紀錄。要知道,就連第一屆大總統選舉,就創造了世界紀錄,可見歐美這個時代的民主實際上也只是喊口號罷了。
中華民國儘管也是喊口號,但是起碼做到了最‘民主’,這種民主主要是一種態度,更重要的是法制態度。
在此時的中華民國,司法量刑較為寬鬆,對國民已經取消了所有高壓政策。公民的利益遭到侵害的時候,甚至可以和政fu對簿公堂。
至於國家決策,依舊不是普通民眾可以直接左右的。
而在地方治理上,確實有一定的民主。但是中國太大了,各地的生活習慣有所差別,而各省民眾的性格等等都有差異,這個時候給太多的民主就要出事,所以地方的民主主要是民眾擁有否決權。
在獨裁與民主方面,達到了比較平衡的狀態。
普通老百姓則是非常滿意的,首先是他們看到了民主的一面,另外國家把那些勞動密集型產業分包給那些經濟殖民地做之後,中華民國的工人都能實現每天工作八個小時,每個星期休息兩天的制度。而加班自然也是有的,但是卻嚴格執行了雙倍,甚至是三倍工資的規定。
此時最不滿意的,就是政fu在經濟大蕭條面前沒有拿出一個很好的方案。
儘管世界各國都陷入了經濟大蕭條,但是國民希望中華民國能首先從經濟大蕭條中走出來。
楊墨川在這樣的背景下,再次當選中華民國大總統,自然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此時中國民族財團已經在中華民國以及亞盟各個經濟殖民地當中完成了資產收割,所以經濟已經可以復甦了。
承著國民的期望,楊墨川上任後迅速施行新政。
這個新政顯然是謀劃已久的產物。
首先是中央政fu出臺商品價格公約,願意遵守公約的企業,可以得到政fu貸款,加入這個公約後,必須遵守不進行惡性價格競爭的條款。
這個公約的目的,一是向企業發放貸款,讓企業重新運轉起來。第二則是避免產能過剩的產能進行惡性的價格競爭,把整個行業搞得都沒錢賺。
隨後各行業協會迅速制定行業商品價格水平,那些還沒破產的企業頓時如同瀕死的魚兒一般得到了活水,紛紛加入公約。
隨著貸款的到達,以及商品價格的理順,引動水迅速到位。
企業重新生產,帶動了就業。
但是全國的失業人口太多了,根本不是企業重新生產能夠解決的。為了應對這個問題,楊墨川又著手出臺了各項大工程。
首先是農業工程,工業工程上,中央政fu出資,徹底整合中華民國的農業設施。其中包括灌溉、機械化農改、農產品運輸等方面。這些農業工程當中不乏大工程,例如在西域建設大型灌溉區,以及在關內上馬南水北調工程。
而在山水治理方面,則繼續加大黃河治理力度,以及各地的生態保護,以及過去繁榮十五年中的汙染問題也開始投入資金著手治理。畢竟這個時代的工業技術並不是太先進,治理汙染方面很多時候是要犧牲掉的,只是最大努力的進行了避免,中華民國的工業汙染還是存在不少的,這一次則是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