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25部分

下降了,但依舊是有魚有肉,只是不能向之前那樣奢侈罷了。而且經濟大蕭條之後,很多國民實際上都有車有房了,這些工資也能讓他們過上非常小康的生活。而在經濟大蕭條中破產的國民,在戰後也得到了工作,家境正在平穩的恢復,只要肯工作,日常開銷總是不愁的,買房買車也並不是很困難,這個時候一套差不多的房子,一個工人只需要支付五年左右的工資就能買下。不想後世的中國,普通工人需要不吃不喝幾十年才能買下一套房子。

而市場也再次迴歸理性,財團這個時候已經不吹泡沫了。因為該建設的,基本上都建設得差不多了。

新得建設專案,這個時候還處於實驗性階段。例如高速公路。

歷史上第一條高速公路是德國在經濟恢復之後,建設起來的標誌性工程。戰後美國財團將高速公路這一模式引入,然後再次炒作了一次泡沫,將投資者大量吸引去投資高速公路,然後再搞一次經濟危機,接著在低價吞入那些高速公路。

中華民國中央政fu已經決定建設一條高速公路。

這個時候該建設的東西也都建設差不多了,要想讓國民都有工作,就必須繼續燒錢。所以在政fu資金的支援下,財團大量的搞起了研發專案。

這一階段的技術研發,則主要集中在尖端科技和軍用技術上。

核武器、核電站、火箭、衛星、制導技術、高速魚雷、噴氣式飛機……一系列的研發專案的上馬,讓中華民國的就業形勢迅速得到好轉。

與此同時,中國民族財團也沒讓那些經濟殖民地的勞動力閒著不幹活,各個經濟殖民地政fu也陸續學習中華民國,大量投資基建工程,同時則繼續為中華民國生產輕工業商品,以及汽車、電器零部件和組裝作業。

各個亞盟成員國,都陸續取消了工會,工資水平再次恢復到了一個很低的水平,絕對是能怎麼壓榨就這麼壓榨的節奏,只要餓不死,凍不著。

中華民國有這些經濟殖民地負責大量消耗性商品的生產,能投入到科研、建設上的人力就非常恐怖了。

就以科研為例,中華民國在一系列的科研專案上馬之後,迅速帶動了上千萬人口的就業,相當於是有上千萬人口在從事科研工作的各個環節。

同時還有將近1。5億工人,投入到了各種建設活動當中。一場全民備戰運動已經吹響號角。

第426章 全民備戰

1933年,這是一個讓世界歷史所銘記的一年。

這一年中華民國推出了民國新政,美國則推出了羅斯福新政,而德國,則推出了希特勒新政。

羅斯福和希特勒陸續上臺,美國和德國也陸續頒佈了透過政fu干預來提振經濟的各項措施。

中華民國、美國、德國,三個國家的經濟恢復政策,核心都是大同小異的,都是透過國家干預來消除產能過剩,同時也都是由財團在背後進行瘋狂收割。

只不過,德國要做得更加徹底。

希特勒上臺後,首先是施行積極的財政措施,包括增加稅收、擴大國債和實行通貨膨脹。

第二,則是進行大規模的軍事採購和訂貨。

第三,開始剝奪猶太人資本,開始向羅斯柴爾德財團在德國的勢力進行逐步的清算,用的是溫水煮青蛙的手段。

第四,強化卡特爾,世界上有三種壟斷模式,卡特爾辛迪加托拉斯。卡特爾是約定市場份額、價格的一種組織,本身不具備太強大的約束性,某方強大後可能撕毀條約,但是經過國家強制性的施行後,商家則無力撕毀約定。德國透過強化卡特爾的模式,使得德國的商品生產不至於陷入產能過剩的惡性競爭當中。

第五,淘汰中小企業,擴大壟斷組織。資本低於十萬馬克的企業直接被淘汰,規定企業資本必須在50萬元以上。同時淘汰生產效率低下的手工業,以及小店主。勒令所謂“負擔過剩”及“經濟上不合算”的大批手工企業和小商號停業,把數十萬手工業者及小商人騙入軍事工廠服苦役。

第六,政fu全面干預國民經濟,推行國民經濟軍事化。這樣的政策下,就連德國農業用什麼種子、化肥,用多少。農民留下多少油脂、蛋類都在政fu的干預之下。

其他的則是大力修建公共工程,還有提高工人待遇,例如帶薪休假,修建療養院、旅館,讓過去中產階級才能享受到的東西,也讓普通工人能夠享受到。並且提高社會保障制度等等。

不可否認的是,德國這種政策,非常的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