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斐迪南。當斐迪南夫婦的汽車行駛到一個拐角處時,另一個秘密組織成員,年僅19歲(有的教材寫的是17歲)的普林西普(gavriloprincip,公元1894年7月25日—公元1918年4月28日)立刻衝上前去,向斐迪南夫婦開槍射擊。結果斐迪南夫婦雙雙斃命,普林西普被捕。這就是著名的“薩拉熱窩事件”(assassinationinsarajevo)。當時誰也沒有想到,就是這樣一個偶發事件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奧匈帝國在斐迪南大公遭受刺殺後,立即向塞爾維亞發出最後通牒。
奧匈發出最後通牒之後,俄國通知奧匈帝國,攻擊塞爾維亞會引起俄國的總動員,並表示俄國不容許奧匈帝國打垮塞爾維亞,成為巴爾幹半島的霸主。7月26日,英國外交大臣格雷提議德、英、法、意四國調停奧、塞之間的不和。但英國在暗中極力慫恿法俄對德奧作戰,並保證給予支援,這就給法俄兩國壯了膽。英國的真正面目是在奧匈向塞爾維亞宣戰的第二天才公開暴露出來的。7月29日,格雷接見德國大使,明確表態說,如果衝突僅僅限於俄奧之間,英國可以保持中立;如果德法兩國捲入,“那麼局勢立刻就會發生變化,英國政fu在一定條件下,將被迫作出緊急決定。在這種情況下,就不能長期作壁上觀了”。當德皇威廉二世最終獲知英國參戰的真正意圖之後,曾打算懸崖勒馬,勸告奧匈接受英國的調停。可是,奧匈已對塞爾維亞宣戰兩天了,軍隊已經開進塞爾維亞境內。事情到了這一步,不可能再挽回。
奧塞戰爭迅速爆發,俄法兩國站在塞爾維亞方面,立即進行戰爭總動員。7月31日,德國向俄國和法國提出最後通牒,要求它們停止總動員,遭到斷然拒絕。德國於7月31日向俄國宣戰,8月3日對法國宣戰。8月2日,德國總參謀部為了實行施利芬計劃,向比利時送交最後通牒,要求允許德軍借道比利時對法軍作戰,並限在24小時內答覆。700萬人口的比利時勇敢地拒絕了德國的無理要求,並向英國求援。8月4日,德國悍然破壞1839年保證比利時永久中立的條約,4路德軍侵入比利時。英國獲知德國有入侵比利時的意圖後,於8月4日向德國發出最後通牒,要求德國無條件尊重比利時中立。但德國宰相貝特曼對英國駐德大使聲稱:“國際條約不過是一張廢紙。”於是英國便以德國破壞比利時中立為藉口,對德國宣戰。這樣短短一週時間內,歐洲兩大軍事集團在一片戰爭叫囂聲中紛紛亮相,捲入一場為期四年的戰爭。世界大戰開始了。
宣戰,還是宣戰!
短短一個星期內,歐洲各國眼花繚亂的宣戰中,戰爭爆發了。
英法的強硬,主要是英國考慮到英國的生產能力不如德國,再拖下去儘管有錢,但卻生產不過德國,還不如趁此時還有海軍優勢,與德國幹一仗。
此時的遠東,一條條列強互相宣戰的訊息傳來,沈凝雲欣喜萬分。
“歐洲人真的打起來了。”郭士銘目瞪口呆的看著報紙,他是最早加入西北的高層人員,早年不僅負責精密製造業,還負責思想引導。
而對他進行思想引導的,則是沈凝雲。
他還清楚的記得,那時候沈凝雲向他推測了世界發展趨勢,其中就包括這場歐洲大戰。
他立即跑到沈凝雲辦公室裡,和沈凝雲談起精密製造業的發展方向。沈凝雲多郭士銘說道:“現在德國陷入戰爭,我們讓德國生產零部件的模式已經不現實了。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盡最大的努力,擴大我們的精密製造業規模。爭取在未來三到四年中,形成一個龐大的農機生產線和工程機械生產線。”
“這會不會太急了?”郭士銘有些不確定的問道,要知道進行大規模的機械化農業投資和工程機械投資,是需要很多錢的。現在西北資本的資金鍊已經拉得非常長了。
“這場戰爭一爆發,資金將不再是問題。”沈凝雲信心十足的說道,“歐洲人將會有大量的進口需要,我們可以趁機大規模出口物資,從而換取到大量的貴金屬,資金鍊被拉長的問題將迎刃而解。”
“不過,出口不是主要目的,主要目的還是內部建設。畢竟出口給別人,只是換到了貴金屬,貴金屬如果不用來向外部購買物資,實際上是不能吃的。”沈凝雲繼續說道。
“如果我們能在四年內把農業機械化普及到一定規模,就可以解放出大量的農村勞動力,從而投入到建設當中。另外,工程機械的普及,也能讓我們中國的建設速度暴漲,建設速度將超出任何一個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