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士銘點頭道:“如果有足夠的資金支援,四年內形成龐大的農機生產線和工程機械生產線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隨著歐洲的大戰爆發,孫繹龍也是大喜過望,要知道之前西北集團可是做了大量的準備。孫繹龍在郭士銘過來不久,也跑到了沈凝雲的辦公室,和沈凝雲商議西北集團的策略。
“根據之前的安排,我們在英國、法國、德國都囤積了大量的物資,總價值在十億元左右。不過現在這些物資的市價還未開始上漲。”孫繹龍報告道,沈凝雲指示道:“繼續囤著,現在同盟國及協約國都認為戰爭會快速結束,不過這些物資的價格上漲的時間不會太遠了。”
沈凝雲對此極有信心,因為塹壕戰的發展,又沒有戰車出現,雙方必然陷入長期的消耗戰。因為歐洲的地形比較狹長,而雙方戰爭的規模又足夠大,這是形成消耗戰的必須因素。一旦雙方陷入消耗戰,那麼這些物資的價格必然節節攀升。有些緊缺物資的價格,到時候將是幾十倍上百倍的飆漲。
這十億元左右的物資中,藥品佔了不少。而藥品是上漲速度最快的。儘管這些物資價值在戰爭爆發前值十億元左右,但是這些物資基本上都是西北集團自己生產的,成本並沒有那麼高。
西北集團實際上要承擔的積壓成本沒那麼高。
“另外我們租用的商船噸位已經達到了200萬噸,這些商船我們是在運輸價格上漲後轉租出去還是讓我們的遠洋運輸公司來經營?”孫繹龍對沈凝雲問道,沈凝雲想了想說道:“戰爭爆發後,德國一旦進行潛艇戰,那麼英法的商船損失必然將持續上升,到時候運費上漲是必然的。轉租儘管有很大的利益,但是到時候歐洲運輸緊張,必然會抽調大量商船去運輸戰爭所需物資,但是我們除了向歐洲出口物資外,我們還要向東南亞、澳大利亞、印度等海外市場輸出商品,同時運入原材料。如果我們把商船轉租回去,那麼我們自己的運力就緊張了。還是保留大部分商船自己運營吧!把那些運輸效率不高的小型商船轉租出去吧!”
歐洲爆發大戰,利益不僅僅是向歐洲出口軍火等物資,還有歐洲殖民者空出來的殖民商品市場。
忙於戰爭的列強,他們的殖民地商品輸出被打斷,就出現了一個巨大的市場空白。中國商品此時已經具備向外擴張的能力,那麼如何把商品運到目的地就是一個必須考慮的問題了。
因此之前向英法租用的商船,就不能全部轉租回去。
商船對於西北集團來說,還沒有那麼強大的製造能力。如今西北集團雖然也大力投資造船業,但是造船能力每年只有35萬噸。
畢竟之前世界經濟大蕭條,英國又有上千萬噸的商船,運力嚴重過剩,造船沒什麼利潤,西北集團的造船業基本上是靠自身的運輸需要及海軍訂單發展起來的。
不過現在歐洲大戰爆發了,沈凝雲和孫繹龍經過一番商議後,立即在造船業上加大投入,爭取一年內將商船製造能力從35萬噸提升到80萬噸排水量。這時候造船不愁不賺錢,等德國的潛艇一開動,英國的訂單就會如雪花般在世界揮灑。
造船業的利潤,將高達200%,而且這還是在鋼鐵價格上漲後的利潤。也就是說,一艘商船的單價,起碼是之前經濟蕭條時期的三倍到四倍左右。
這時候造一艘商船,就相當於之前造三到四艘商船的產值。這總賺錢速度,和開加速器沒什麼區別。
而在國內各省,則全力加大投資。
為了增加投資,孫繹龍和沈凝雲商議後決定,讓西北銀行再度發行50億紙幣。
這50億紙幣的投入,將緩解資金鍊的壓力,這些貨幣投入市場後,經過西北銀行的貸款運作,產生大量的廣義貨幣。100塊錢經過銀行貸款運作後,甚至可以貸出將近1萬元。
雖然說資金鍊問題緩解了,但是對貴金屬的壓力卻是增加了。
西北銀行發行的紙幣是金圓券,即外部可以用金圓券兌換貴金屬。一旦貴金屬無力兌換,那麼整個金融體系都將崩潰。
西北銀行再度增發紙鈔,是一個極為大膽的行為。因為之前西北銀行發行的紙幣已經非常龐大了。
不過此時歐洲資本忙於應付戰爭,不可能在這個時候對西北金融發起惡意衝擊。加之大量出口即將到來,只要撐到那個時候,西北金融體系就非常安全了。
唯一的問題就是戰爭雖然爆發了,但是大量的出口不會立即產生。而西北集團又開始大規模投資,必然有一部分錢將流出中國,這期間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