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看一整天。
領悟了經濟殖民的核心價值觀,孫繹龍很快便有了新的想法:“如果是我們按照這個路線對朝鮮進行經濟殖民,未來甚至可以讓朝鮮的工人收入和********只低一些。”
“沒錯,朝鮮是我們的第一塊經濟殖民第,我們要想殖民更多的國家,就必須先樹立一個模範出來。讓那些小國家相信我們,認為只要跟著我們********混,就能像朝鮮一樣發達。”沈凝雲點頭道。
第203章 警告與威脅
不得不說的是,朝鮮第一個成為********的經濟殖民地,一定程度上還是幸運的。{請在百度搜尋哈,首發全文字閱讀}因為********儘管在消耗性物質上會對朝鮮進行剝奪,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朝鮮人還是可以有各種各樣成本低廉的娛樂活動。這種娛樂會偏向於精神,當物質無法得到滿足的時候,如果有足夠的精神滿足,實際上也還是可以的。
沈凝雲制定下的這種殖民核心理念,被後來的********很徹底的貫徹了下去。
‘‘‘‘‘
1915年,********整個國家都開始進入瘋狂運轉的狀態,民族財團的投資隨著出口的增加而一筆接著一筆向各省砸去。
李餘盛是一名1913年移民到西域省的普通棉農,他在西域清池(伊塞克湖)邊擁有一個主要用來種植棉花的小農場。
起初移民到這裡的時候,遍地都沒有人煙,聽說都被國防軍給殺光了。一開始日子過得很辛苦,開闢這塊農場花了不少功夫。
為了經營這個農場,還掉銀行的貸款,李餘盛非常勤奮,不過上一年棉花價格一般般,雖然還是有不少的利潤,但分期還了貸款後就不剩下多少了。
1915年,隨著歐洲戰爭的爆發,棉花價格大漲。李餘盛的農場全部種滿了棉花,因為氣候適宜,產出的棉花質量非常好,收購商都是搶著要。
這一年李餘盛一家透過種植棉花,還掉銀行貸款後,就賺到了將近三千銀元,使李餘盛一家迅速富有了起來。
像他這樣在西域種植棉花的農場主非常多,因為戰爭的爆發,他們的腰包幾乎都鼓了起來,幾乎都賺到了錢。種植棉花,是一種很保險的行業。
西北政fu逐漸開始給棉農進行補貼,這個政策很快交給了中央政fu撥款實施,使這些棉農不會虧本,就算行情不好的年頭,也只是賺得不多。
棉農是一種勞動比較繁瑣的職業,此時民族財團在西域建立的棉花種植農場雖然使用了摘棉機,但是種植棉花依舊比較繁瑣。如果棉農不賺錢了,那麼就沒有人去種棉花了。
這一年這些棉農賺到了一大筆錢,許多西域及西北各省的棉農都迅速成長為中產階級。李餘盛就是其中一員,今年賺到了錢,李餘盛的第一個想法就是買一輛小貨車,方便農場的運輸。
他還在農場裡修個別墅,木構的別墅也不需要多少錢。如果還有剩下的錢,可以拿去投資買一些股票,可以獲得長期分紅。
‘‘‘‘‘‘‘
林慶喜原先則是一名鄉下農民,如今在西北的工地上修鐵路,對於林慶喜來說,這份工作雖然累,但是卻感到非常滿足了。以前在鄉下當佃農,交租子就讓一家人吃不飽飯,妻兒都得半餓著肚子。
如今在工地上做工,一個月的收入就高達40元,儘管交稅後只剩下36元,但是卻能夠敞開的吃飽肚子了,而且工地上待遇很不錯,經常能吃到肉,工地上還專門配備了醫療單位,修鐵路的環境並不是那麼艱苦,所以工地上死人的情況並不常見。
過去修鐵路之所以死亡率高,主要是因為後勤跟不上,加上工程建設方為了儘快完工通車,讓工人不停的幹活。結果工人又吃不飽,也沒有足夠的睡眠和醫療,如果環境惡劣一些的地方,那麼死亡率自然就很高了。
不過此時********的鐵路修建並不是那樣的,修建鐵路的時候,後勤供應都是很充足的,而且還有醫療單位。後勤能夠供應上,主要是有汽車運輸隊的存在。
林慶喜此時已經登記成為了工人戶口,可以享有失業保險福利和養老福利,子女上學也有保障。
收入確實是增加了,不過開銷相比農村自然也是增加了。子女要上學,家裡要買房子。並沒有出現錢多得可以不用幹活的現象,不過日子卻是好好得多了,解決溫飽那是沒有任何問題的。而且子女可以上學,自己只要繼續工作,還可以買一套房子,說不定還能買輛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