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到處都在建設,根本不怕沒活幹。而且林慶喜還把兒子送到學校,大兒子已經快中學畢業了,而且成績很不錯,明年就可以考大學了。如果考上個好大學,那麼基本上林慶喜一家就可以成為中產階級了。
這個時代缺乏人才,沒有什麼人才過剩的問題。所以大學生是非常吃香的,基本上到處都是搶著要的。
‘‘‘‘‘
王海東是個機床製造技工,他是西北最早的一批技工,憑著他的刻苦學習和鑽研,上個月成功拿到了八級技工的證書,成為了一名頂級技工,收入頓時暴漲。作為一名精密製造行業的技工,普通精密製造業技工一個月的工資就有五十元,而達到他這種級別的技工,一個月的收入已經上千元了,比學校裡的教授收入還要高。
王海東一家成功邁入頂級的中產階級行列,他在蘭州買了一棟別墅,家裡還買了兩輛家庭汽車,還安裝了電話,並使用上了剛出現在市場上的洗衣機、吸塵器等電器。
最近王海東正忙於製造施工機械所需的精密機床,在西北,精密製造業技工從來都有幹不完的活,不管經濟是繁榮還是蕭條。但是經濟繁榮時期,製造任務實在是太多了。多到整個西北的精密製造業技工都忙得工作十二三個小時都算是正常的程度。
********的工業體系,基本上都是由他們這些精密製造技工在支撐著,沒有他們工業就無法這麼先進。
因為少帥沈凝雲提出的各種先進公式及製造手法,王海東在吃透後,此時已是世界上頂級技工了,任何一個國家的精密製造業都無法與********相提並論了。此時的英法美這些列強,連狙擊步槍的瞄準鏡都造不出來。
‘‘‘‘‘
林宗成是江蘇省的一名大地主,手上有上萬畝土地。此前作為地主,並不是很有錢賺。因為糧價逐年降低,主要是列強輸入糧食。再則生產力不夠高,又是佃租制度。加之西北農業技術擴散時,各省糧食大幅度增產,導致糧價大跌。
不過好在西北見各省糧食產量大增後迅速減少了西北糧食產量,西北的土地開始增加飼用玉米的種植,以增加肉類產量,從而在各省購入糧食,終於使糧價穩定了下來。
林宗成敏銳的察覺到,傳統的佃租制度已無任何前途了。中央已開始出臺了佃租限制制度,坐在家裡翹著腳收佃租的時代正在遠去。
為此林宗成還專門跑到西北去考察,考察後發現,西北已經開始使用機械化種植技術了,這是他第一次看到大型農機生產的場面,當場讓他震撼了。
機械化農業下,一名勞動力甚至可以忙完幾千畝土地的勞動。這讓林宗成意識到,如果跟不上西北農業的發展,必然將會被淘汰。
兩條路擺在了他面前,一條路是用土地入股西北的農墾公司,到時候依舊可以坐在家裡等分紅。不過畢竟是別人在經營,盈虧還是別人說的算,讓他感覺不靠譜。因此只剩下第二條路,那就是自己搞農業機械化。
林宗成1914年在西北購買了聯合水稻收割機,以及插秧機、耕耘機等農機,同時在西北聘請了一名農業技術人員,開始在江蘇發展起了第一個農業機械化水道種植點。為此林宗成砸入了十萬元進去。
而原先的那些佃農,則被林宗成遣散了。遣送這些佃農現在也變得非常容易了,因為遣散的佃農可以轉為工人戶口,就算是失業了也餓不死。何況現在到處都在招工,到哪裡隨便做做工不比在農村租地種田要強啊?
到了1915年,林宗成的機械化水道種植基地算是搞出來了,在西北農業技術人員的指導下使用了雜交水稻種子,以及化肥。並用農機進行耕作,到了秋收的時候,每畝竟然平均產出高達350公斤。
雖然雜交水稻的最高畝產可以達到700公斤,但是機械化種植並不是精耕細作,所以產量達到350公斤已經很高了。在以前,沒有雜交水稻和化肥的情況下,一畝地能產出個200公斤就是逆天的高產了。
350公斤的產量,一畝地的水稻能賣3。5元,一萬多畝土地,讓他收入達到了3。5萬元,刨除幾個工人和農機燒的油錢,以及請貨車運貨的錢,以及種子、肥料的錢,還有3萬元的盈利。
這讓林宗成大喜過望,只要三年多時間,就可以收回農機的投資了。而三年後,農機則是自己的東西。
而且使用農機種植的土地,三年內是免稅的。三年後,稅收也不是很高。國家對於農業機械化是極力支援的。
初獲成功的林宗成頓時看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