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
運輸方面,********的鐵路儘管還不如德國、美國那麼多,但是汽車卻是要多得多,因此運輸能力並不比美國弱多少。
而進入1917年,隨著歐洲戰爭的進一步焦灼,********的投資規模進一步擴大,********的發展速度也更加快速了。
鋼鐵產量在1916年底,產能已經達到了3000萬噸,全年生產鋼鐵2500萬噸。進入1917年,意味著全年可以生產3000萬噸以上的鋼鐵,並且可以建設起最少700萬噸的鋼鐵產能。
這一年中聯儲印刷的鈔票高達上千億,儘管大量的鈔票使農產品價格一定程度上漲,但是農產品供應比較充足,因此只是合理性的上漲。而那些乃消耗的產品,市場需求量則大增。
百姓收入也節節上漲,西北各省的普通工人收入一個月已經達到了60銀元,而關內各省,工人收入普遍也有30銀元了,並且正在快速追趕西北的收入水平,並湧現出了大量的中產階級。
消費能力的提高,使********內部市場開始迅猛發展。
在春節前夕,市場消費達到了一個****階段,大量的商品庫存被掃蕩一空,不管是商品房還是汽車,或是收音機、腳踏車、摩托車這些商品,幾乎都賣了個精光。這個時期的中國,不管是普通百姓還是商人,都感覺錢太好賺了。
幾乎只要肯幹活就能賺到錢,只要敢投資,基本不會虧錢,只看專案賺多賺少,能賺錢的專案一大把。
上千億的增發鈔票,大量都貸款給了民資。
那些民資從銀行獲得了大量資本,馬上在市場上大肆投資,引爆了整個市場的繁榮。人們賺得開心,花得也開心。
大量的生產訂單,讓財團旗下的工廠幾乎都是超負荷運轉,工廠一座接著一座的建立起來。
在東北,財團投資的土地收穫了豐厚的利益。大量的大豆走向出口,西方油脂工廠轉為生產軍工產品,使東北地區的榨油廠一個個都是超負荷運轉。一年內出口的大豆及產品,就高達20億元。
張作霖也在這樣的出口環境中受益,不過張作霖的奉系軍閥掌控的土地遠沒有中國民族財團要多。
奉系同樣也在經營自己的財團,不過這個財團沒有吸納民資,走的是軍閥財團路線,與昔日的西北財團有些類似,但是奉系財團畢竟發展較晚,而且資本較小,遠沒有達到可以和中國民族財團抗衡的程度,在東北的大部分利益,還是被中國民族財團所攫取。
另一邊,北洋財團的組建卻是敲鑼打鼓的展開了。
段祺瑞在北京聯合了北方各省士紳、商人,很快就整合起了一個以民資、士紳集團組成的‘北洋財團’。
北洋財團股東極多,將那些民資、士紳的資本、資產進行了重組,這種模式類似於德國財團的模式,也類似於中國民族財團在各省的資本重組模式。不過與中國民族財團不同的是,只要你有錢,你有資產,就可以與北洋財團進行重組。不似西北財團那樣,不是什麼阿貓阿狗都可以進行資產重組的。
北洋財團重組的民資,基本上都是以前西北財團看不上眼的那一群人,或是還沒有開始重組的那一批人。
此時的********,那些民資想要以資產重組的方式進入中國民族財團,並不是那麼容易的。很多時候只能進入邊緣,而無法觸及核心。
加入北洋集團的民資、士紳,主要以北方為主,南方較少。南方的資本,多是選擇與中國民族財團進行資產重組,儘管無法進入核心,但是在他們看來和中國民族財團合作更為靠譜。
在北方,晉商是一群最為需要政治力量的群體。
晉商的發展,歷來都是離不開官shānggou結這一關係的。段祺瑞一組建北洋財團,這些晉商紛紛如同打了雞血一般,紛紛加入北洋財團。有了晉商的加入,北洋財團聲勢大振。
這些民資的發展,實際上也就是沈凝雲的中國民族財團在養豬,先讓財團旗下的銀行放出貸款,讓民資發展。
但是這些民資總是要還錢的,到時候如果還不上錢,資產自然要被銀行收走。
北洋財團相當於是把這群豬給集合起來,想轉變成狼群。但是想法是很好的,但是時機明顯不對。
不管是奉系財團,還是北洋財團,組建最好時機都已經不在了。昔日沈凝雲在西北組建財團,當時的環境就非常良好,儘管西北落後,並且有一些閉塞,但是這樣的環境沒有外部資本的打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