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隊這一年到達歐洲,第一站是德國柏林。
在柏林,西北飛行表演隊年進行了一次半個小時的飛行,同時將德國一名上校帶上了天空,在德國引起轟動。
這個轟動,加上日俄戰爭中偵察機的應用,很快就轟動了全世界。
飛機這個東西在全球各大媒體的報道下被廣為人知,人們都在談論中國人制造出了飛機,將人帶上天的新奇事。
各國則看到了飛機在軍事上的用途,飛機在偵查上非常方便,能夠讓擁有飛機的一方得知更多的戰場資訊。
德**方首先跑來要求購買飛機制造技術,但被西北政府拒絕,只同意出口。德國佬於是一口氣買了三百架飛龍2型偵察機,價格上算是最優惠的。而英國、法國、美國也都跑來下訂單,比德國採購價格高出了一半。
不到一個月時間,各國的訂單就來了,加上賣給俄國的飛龍2型偵察機,西北集團旗下的飛機制造廠一共拿到了近八百架偵察機的生產訂單。
同時世界上各個小國家,也都對飛機很感興趣,有的買一架,有的買兩架,有的買七八架。連滿清都跟著這個潮流,向西北政府購買了二十架飛龍2型偵察機,同時還在北京成立了一個飛機制造廠,也開始研製飛機,不過投入不大。
世界各國自然也是緊跟潮流,紛紛對飛機進行研究,比歷史上還早了五六年,而且他們的飛機制造有飛龍2型做參考,使世界航空業發展速度比歷史上更快了一些。
不過飛機的發展,是受發動機限制的。
和多國家並不具備製造先進發動機的能力,相比西北的發動機製造來說,他們的技術很落後,又無系統性的攻關方法,技術進步速度比較緩慢。
西北飛機制造廠是當前世界上,唯一有能力出口飛機的工廠,本身已經佔領了制高點。
這些飛機不僅低階,而且賣得還很貴。低階只在於沈凝雲這樣的穿越者看來,在這個世界的人們眼中,飛龍2型偵察機便是尖端科技的產物了,因此價格自然是很貴的。
西北集團的飛機制造廠用出口飛機所賺的錢,又投入到產能擴大與技術研發上面,根本不需要任何補貼,加上有最多的製造經驗,其他國家要想靠國際市場來追趕西北的飛機制造業是很難的,只能靠內部市場。
日本則是大肆指責中國西北政府,認為中國西北政府向俄軍出售軍火,是對日本非常不友好的行為。只是西北政府根本不理會日本,日本海軍確實不錯,但是和英國一樣,都威脅不到西北的安全。至於陸軍方面,西北軍有絕對的自信。
西北軍這一年又組建了11師、12師兩個師,並且對06到09師進行了一次大換血,這幾個師是駐紮新疆的部隊。
因為西北支援俄軍在東北進行作戰,向俄軍出售軍火,因此雙方關係一時間看起來很和睦,因此駐紮新疆的5個師都被抽調到了甘肅進行整編,而04師、05師則調往新疆。
06到09,一共5個師,在甘肅進行了一次大整編,徹底根除清軍遺留風氣,加強思想、紀律教育。
同時每個師進行擴編,步兵班擴編為8人,加強班10人。一個連一個連部步兵班,九個排級步兵班,外加一個後勤班,加起來為11個步兵班,一個營為5個連,外加3個步兵連,一個炮兵連,還有一個機槍連。
一個團為四個營三連,三個步兵營,一個炮兵營,一個機槍連,一個工兵連,一個後勤連。
甲種師為四團三營,三個步兵團,一個炮兵團,一個騎兵營,一個工兵營,一個後勤營。
甲種師是為了應對大兵團叢集作戰的編制,普通步兵班為加強班編制10個人,機槍班則是6人編制,西北軍一個甲種師的團級兵力達到三千餘人,比原先一千五百人的編制擴大了一倍。
一個甲種師的兵力達到1。3萬人,裝備的重機槍為135挺,師級27挺(騎兵營),團級9挺,營級9挺。
後勤編制士兵,負責炊事、醫療、後勤運輸,緊要關頭也將參與作戰。
乙種師編制則為一個班8人,機槍減半,炮兵也以中小型火炮為主,則是為了應對複雜地形的作戰,複雜地形下,兵力展開困難,重型裝備也攜帶不便。而且乙種師作戰,很多可能是孤軍作戰,更注重輕便、靈活、快速,編制為9800人。
01、02、03、04、05、11、12師將編練為甲種師,06、07、08、09、10師則將編為乙種師。
兵力為14萬,同時組建13軍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