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也就更寶貴了。與其有時間做衣服,還不如直接買一件成品服裝,還更好看。
英國商品在********的市場上很難賣出去多少東西,********的工業產品的生產成本比英國的商品要低得多。特別是流水線生產下的商品,那成本實在是低。
相比之下,********出口的商品主要是那些汽車、電器這一類能增加戰爭潛力的商品,這些商品在英國非常暢銷。
英國政fu儘管在這次戰爭中傷筋動骨,但是那些資本家卻是賺得盆滿缽滿,所以戰後的英國儘管經濟不景氣,但是幾百年的殖民積累還是非常豐厚的,那些資本商人一個個手上都還是很有錢的,同時英國這個時候也有大量的中產階級。
那些中產階級和高產階級對於汽車和電器這些產品,都有強烈的消費****。
顯然中英雙方的貿易持續下去,必然會使得英國大量的財富外流,不過雙方找到了平衡點,那就是********從英國和英國的殖民地進口大量的原材餌。
對此英國求之不得。
英國的殖民地是在太大了,大到有無比豐富的原材料資源,只要有需要,都可以開發。
開發出來並不意味著可以賣錢,因為市場是有一定需求量的,超過這個需求量,那些原材料的價格就會大跌,進而也就賣不了幾個錢。
但是此時********卻是不同,********需要海量的原材料。畢竟********有將近五億人口,這五億人口都一定程度的富裕起來,就會產生巨量的消費,也就需要無比巨大的原材料製成。
既然有需要,自然是要多少就開採多少。英國人現在財政出了問題,什麼能摟錢就搞什麼。
因此英國和********在貿易方面很快就達成了意向。
********向英國出口商品,而英國則在各個殖民地為********提供原材料,甚至是********可以多從英國那裡進口原材料。
英國也明白,用附加值高的商品換取到那些原材料是有大量利潤存在的,但是對於英國來說,這已經不是他們考慮的問題了。
戰後英國的工業格局已經被打破了。
英國人現在缺錢升級他們的工業體系。而美國的工業體系正在快速升級,英國發現他們的商品在自己的殖民地市場已經很難和美國競爭了。
這個時候把市場向********開放也沒什麼不可以的了。至於貿易逆差的問題,********多買原材料也能解決。
反正那些原材料是用那些殖民地的人民開採的,那些被殖民地的人民在英國人看來,並不能當人看,只是一群可以役使的的奴隸而已。
這些原材料只要多多開採,就能賣到錢。
當然,這個時代開採原材料還有一個重大的障礙,那就是運輸。在這一方面,英國在殖民地的交通建設並不是很好。
例如印度,印度的鐵路是不少,但是印度的鐵路鐵軌規格不一,鐵路與鐵路之間的運輸,貨物還得頻繁的轉車。
為此,英國同意********在印度和澳大利亞地區投資鐵路、礦山,加大原材料開採規模,以增加英國政fu的稅收。
戰後的原材料市場,實際上很低糜,********購買原材料的價格並不高,只是正常價格,而戰爭一停下來,很多原材料訂單也都停了。
日本商人此時已經集體吐血了。
戰爭結束了,暴利也結束了。而他們購買礦山的價格,卻是建立在居高不下的原材料價格之上的。
而以正常的價格來說,那些購買礦山的日本商人要想收回成本不知道要多少年,起碼得二十年以上。
很多日本商人在此時這樣的原材料價格的情況下已經支撐不住了,很多日本商人已經還不起銀行的貸款。
有的日本商人不得已,只能把之前高價買下來的礦山,低價出售了。有的則還在死撐,或者直接破產,把礦山丟給銀行。
個別日本商人在經商上雖然失敗了,但是卻成功的進入了日本的政界。這個時候的日本暴發戶不少,都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催生出來的。
不過相比********的暴發戶,日本人的暴發戶還是太少了。
********的暴發戶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多的,這次戰爭讓********的經濟和工業都成功崛起,自然有大量的人富裕了起來。
很多商人只是經營小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