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和軍隊,以防止南海聯邦軍隊在這一地區對蘇聯可能發起的突襲。
斯大林總共在遠東投入了70個師左右的兵力,大概100…120萬人,飛機3000架,坦克2000輛左右。而在西線,也就是蘇聯與波蘭、羅馬尼亞邊境附近,蘇聯總共有250多個師,430萬兵力,是德軍進攻部隊的2倍還多。
這時的蘇聯軍隊雖然裝備還是沒有德軍精良,但是它們擁有大概23000輛坦克(大部分是1933年之前設計的老舊型號,比如bt型5000輛、t26型10000輛、t28多炮臺型500輛、t35多炮臺型51輛、t37系列偵查坦克4000多輛、t34中型900多輛、kv1和kv2重型坦克600輛、美製格蘭特和斯圖亞特坦克700多輛),其中的15000輛佈置在蘇德邊境附近,另外蘇聯紅軍還有70000多門火炮也部署在這裡。
蘇聯空軍此時裝備的作戰飛機大概有19000架左右,但大部分是伊…153、伊…16戰鬥機和斯勃…3、波特…3型轟炸機,數量佔到了總數的80%左右,只有少數比較先進的雅克…1、米格…3、伊爾…2型飛機和美國援助的p39型戰鬥機。其中超過11000架飛機部署在蘇德邊境。
(說起p39戰鬥機,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小故事。這種戰鬥機是美國貝爾飛機公司為美國陸軍航空兵設計的一款戰鬥機,它的設計思路非常獨特,其一就是把發動機放在了駕駛艙後面,也就是飛機的重心處,使得整架飛機的運動性非常好;第二就是它拋棄了普通上滑動座艙蓋而是用了一種類似汽車門一樣方式進出座艙;第三它的機頭裡裝有1門37毫米機炮。
它的優點非常多,比如低空效能優越,非常靈活,火力兇猛,座艙帶裝甲防護等等,但是它的缺點也非常明顯,高空效能非常渣,操控難度大,美軍飛行員非常不喜歡這種飛機,把它稱作“空中棺材”,美國陸軍隨即把它打入了冷宮。
但是隨著蘇聯加入了同盟國陣營,大批在美國倉庫中閒置的p39終於有了出頭之日,它們被美國人援助給蘇聯空軍使用。這種飛機一到蘇聯飛行員手中,立刻就煥發了青春,蘇聯飛行員非常喜歡這種飛機,尤其是它機頭內的那門37毫米機炮,它的火力足以從空中打爆一臉坦克。
至於p39的那些缺點,在蘇聯空軍看來根本就不是事。什麼發動機在機身中維修不便?蘇聯地勤人員數量多,一架飛機一大群人一起修,一點不覺得維修困難。高空效能差?蘇聯空軍壓根也沒打算拿對地攻擊這麼犀利的p39當高空戰鬥機用,高空中有雅克飛機呢。座艙門不方便逃生?我呸!能裝備上p…39的部隊前面都帶著“近衛”兩個字,我們是蘇聯的驕傲,只要不是凌空爆炸,被擊落的時候也是找一個敵人目標衝下去,誰敢逃生!!!
在美國成了雞肋的p39到了蘇聯飛行員手中成了搶手貨,在二戰結束的時候,有很多蘇聯飛行員都是駕駛著p39成為王牌飛行員的,他們給這架飛機起了一個綽號,叫“空中眼鏡蛇”。)
此時在蘇德邊境的蘇軍基本情況就是人和大炮多、坦克多、飛機多、政委多,但是士兵素質低、坦克質量低、飛機效能低、指揮能力低。另外蘇軍的部隊還存在著一個很致命的缺陷,那就是部隊指揮員嚴重不足,從元帥到連長,有戰爭經驗尤其是大戰經驗的挑不出來幾個。
按說蘇聯的軍隊從俄國開始就加入了一戰,一直到蘇聯成立,國內打白匪軍,國外打幹涉軍,周邊還有羅馬尼亞、波蘭、芬蘭這些小國給它練手,這幾十年裡也沒閒著啊,就算裝備差一點,就是一支百戰精兵了,怎麼就缺少指揮員了呢?這還得從斯大林這位能把朱元璋都甩出好幾條街的好殺功臣的領導人說起。(未完待續。。)
第七十五章 巴巴羅薩(二)
在1934年,蘇聯國內出現了“基洛夫”事件,斯大林感到自己在國內的權威還是不夠高,於是他策動了一系列的大清洗活動,用於消滅那些反對他、對他不夠忠誠的人。
剛開始,大清洗活動還只是停留在對黨內高層領導人的逮捕和處決階段,在這方面作者就不廢話了,這裡只是著重介紹一些37年以後,大清洗運動逐漸的擴充套件到軍隊中,這下蘇聯紅軍中那些高階將領和中下層軍官們可就倒黴了。
蘇聯紅軍5個元帥中的3個、16個大將中的14個、全部8個海軍上將、67個軍長裡的60個、199個師長中的136個、397個旅長中的221個、11個國防人民委員、80名最高蘇維埃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