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利政府根本就沒理睬巴西政府的調停建議,在開戰第10天,就用2個師的兵力翻越了安第斯山脈,向玻利維亞東部地區挺進,看這個形式,用不了1個月的時間,玻利維亞就得亡國。
智利軍隊這邊進展順利,遠在歐洲的小鬍子終於也坐不住了,眼看著南海聯邦航掃太平洋北部,先是把澳洲吃進了肚子,然後又開始進攻美國,不僅消滅了美國太平洋艦隊的主力,還重創了美國陸軍,大有橫掃美國西部的趨勢。
而遠在南美的智利小國,居然也在南海聯邦的慫恿下,開始在南美擴充套件自己的生存空間,還搞得有聲有色。透過阿根廷的德國情報人員發來的訊息,很多智利軍隊中都有南海聯邦軍官的身影,他們使用的武器雖然是智利國產的,但是除了銘牌和商標不一樣,幾乎每個螺絲釘的位置都是一樣的,不用問啊,這也是用聯邦技術生產出來的。
在小鬍子看來,南海聯邦不僅要北美大陸。還想把南美大陸也吞進去,這個胃口可太大了,與劉芾一比,自己在歐洲折騰了這麼半天,也不咋滴啊。知恥而後勇,小鬍子決定不能讓劉芾給比下去,你能打美國,那我就能打蘇聯,看看咱們誰先成功。
1941年6月1日,比歷史上提前了將近一個月的時間。向蘇德邊境蘇聯一側發起了突然進攻。德軍為了進攻蘇聯已經準備了近一年的時間。按照德國陸軍總司令部制定的計劃,德軍將組成北、中、南三個集團軍群,共計117個師,再加上芬蘭、羅馬尼亞、匈牙利的50個師。總共167個師的兵力。另外還有28個德國師作為預備隊。
為了這次進攻行動。德軍總共調集了4500多輛“黑豹”中型坦克、2000多輛德軍自行開發的3號和4號坦克,另外還有700多輛捷克生產的35t和38t坦克。除此之外,德軍還在東線戰場上投入了近40000門各類火炮。基本上算是傾其所有了。
因為與南海聯邦進行了大量的軍事合作,不僅德國陸軍在坦克發展上前進了一大步,德國空軍在作戰飛機上的設計與生產上更是格外看重。這次戈林元帥調集了2000架左右的作戰飛機前來支援東線的三個集團軍群,其中採用了聯邦發動機的bf109f戰鬥機就有900多架,這是最新生產出來代替e型機型的戰鬥機,它比原來的e型機的航程要遠一半,機身也輕了不少,更加靈活。
北方集團軍群由威廉。裡特爾。馮。勒布陸軍元帥指揮,它由一個裝甲叢集和2個集團軍組成,裝甲集團包括5個裝甲師和3個摩托化步兵師,2個集團軍群則包含著16個步兵師,共計26個師的兵力。
北方集團軍群將從東普魯士出發,沿著波羅的海沿岸的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等地,直撲列寧格勒,匯同芬蘭軍隊,共同向這座蘇聯北方的重要工業和港口城市發起進攻。
中央集團軍群由費多爾。馮。博克陸軍元帥指揮,它由2個裝甲叢集和2個集團軍組成,裝甲集團中就包括了古德里安所率領的第二裝甲叢集,此時的古德里安已經是上將軍銜、第二裝甲叢集司令了。中央集團總共有50個師的兵力,它們的任務就是在波蘭與白俄羅斯交界的比亞維斯托克地區分成南北兩路突進白俄羅斯領土,爭取在明斯克以西,把這一地區的蘇軍包圍分割消滅。
南方集團軍群由戈特。馮。龍德施泰特陸軍元帥指揮,它由1個裝甲集團和3個集團軍組成,總兵力41個師,另外還有大約14個師左右的羅馬尼亞軍隊也歸南方集團軍群指揮。它的任務是從波蘭南部和羅馬尼亞分頭出兵,進攻烏克蘭地區。
按照這份被小鬍子成為“巴巴羅薩”的作戰計劃,德軍的第一步先是要突破蘇聯軍隊在蘇德邊境上的防禦,然後把邊境附近的蘇軍分割包圍,逐一吃掉。然後第二步就是攻里加、明斯克、基輔等重要城市,並把白俄羅斯和烏克蘭收入囊中。第三步就要進攻列寧格勒、莫斯科,迫使斯大林做出讓步,與德國和談。
而此時蘇聯在蘇德邊境上也不是一點防備都沒有,與歷史上不同的是,這時的蘇聯已經提前加入了同盟國的陣營,而且它在遠東沒有了r本這個需要防備的強敵,而是多了一個曾經是軍事合作伙伴但是關係越來越冷淡的南海聯邦。
斯大林一直都不放心自己的遠東地區,即使沒有了r本,但是它對已經和德國走得越來越近的南海聯邦的防範心理更加嚴重,因為在中國北部與蘇聯的邊境問題上,南海聯邦不光是不支援蘇聯,還明顯的站在了蘇聯的對立面上,所以蘇軍在遠東,尤其是海參崴和庫頁島地區,還是部署了大批的飛機、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