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員會委員中的75個、7萬多名蘇聯紅軍中下層軍官中的一半,也進入了大清洗的名單。
他們大部分都遭到了處決,剩下的被關進了監獄,蘇聯紅軍損失了大批有經驗的指揮員。這其中就有蘇聯紅軍的陸軍元帥圖哈切夫斯基,當小鬍子聽說了這個訊息之後,高興的說:現在德軍2個月就可以戰勝蘇聯紅軍。
數量龐大、裝備落後、缺乏指揮,這是蘇德開戰前蘇軍的狀況,除此之外,斯大林對於德軍進攻蘇聯的時間判斷上也出現了嚴重的失誤,在他看來,德軍應該是先進攻英國,然後才會向蘇聯動手,而目前德軍頻繁向東線調動。應該是小鬍子玩的一手聲東擊西,意在迷惑英國人。
其實這也是人之常情,斯大林拍破了腦袋也不會想明白,小鬍子為何要冒險進行雙線作戰,在西線戰場還沒有徹底解決的情況下,突然對蘇聯又發動了進攻。其實小鬍子的策略不光是斯大林想不明白,就連德國陸軍中的大部分將軍也是不贊同的。可是就是這種連自己人都能瞞過去的真假象,讓斯大林和蘇聯紅軍吃了大虧,本來正打算趁著德軍在西線與英國人拼命而進攻德國東部防線的蘇軍,在積極籌劃進攻行動。完全沒有防禦準備的情況下。遭到了德軍的猛烈進攻。
蘇聯紅軍在戰前把自己駐守在蘇德邊境上的軍隊分成了4個部分,分別是列寧格勒軍區、波羅的海軍區、西方軍區和基輔軍區。
按照斯大林的判斷,德國如果進攻蘇聯的話,它的主攻方向應該是基輔軍區的防區。因為這裡有烏克蘭第聶伯河沿岸富饒的糧食產區以及通往高加索油田的通道。另外斯大林的老家是喬治亞。他也肯定不願意自己的家鄉受到德軍的佔領,所以他把蘇軍的主力和精銳大多放到基輔軍區中。
另外斯大林也不是純憑著自己的喜好來安排作戰部署,在列寧格勒軍區和波羅的海軍區哪裡。地形非常複雜,還有幾個非常大的湖區作為阻礙,重灌甲集團很難展開;而中部白俄羅斯一帶雖然地勢平坦,但是在邊境東邊就是面積廣闊的普里皮亞季沼澤,這個沼澤地帶從烏克蘭西部一直綿延到了白俄羅斯的中南部,所以在這個地帶也很難運用大規模的坦克戰。所以,在排除了北面和中部的兩個選擇之後,就只剩下了西南一線可以成為德軍的進攻主方向了。
在開戰之前,蘇軍的主要防禦手段就是構築防禦工事,他們非常迷信這種工程浩大的築壘防禦體系,這也與蘇聯紅軍中的優秀指揮官過於缺少有關係。在坦克叢集戰術還沒有被廣泛利用之前,戰爭的主要模式還是以陣地戰為主,防禦的一方只要構築綿亙連續的數道築壘陣地,就基本上達成了對進攻一方的戰術優勢。
在一戰的陣地戰中,進攻一方總是扮演著悲劇角色,面對防禦一方綿亙的戰壕和鐵絲網,平行推進的進攻部隊往往會在交叉的機槍火力下損失殆盡,這就是傳統意義上的拉鋸戰。
但是隨著坦克的大規模運用,進攻部隊就多了很多選擇,他們可以利用裝甲部隊的堅韌防禦能力,從一點或者多點突破這些壕溝和堡壘群,進入防禦一方的身後,從而撕破整條防線。在這一點上,蘇聯紅軍明顯在戰術的運用上還處於國內戰爭階段,有些落後了。
另外,原本在蘇聯國境線上的“斯大林防線”很多地方還沒有完工,後來由於國境線推進了波蘭境內,又搞了一條“莫洛托夫”防線,結果鋼筋和水泥都不足,不僅“斯大林防線”不能完工,新的防線也受到了拖累,兩條防線都是未建成的半成品,連重武器的配備都沒完成。
德**隊的進攻號角同樣是由空軍率先吹響的,當天空剛剛泛白的時候,蘇聯邊境內的60多個軍用機場就遭到了德國空軍的突襲,遠至列寧格勒附近的喀琅施塔得、比薩拉比亞的伊茲梅爾、克里木的塞瓦斯托波爾等地的機場、鐵路樞紐、海港也都沒有逃過第一輪空襲。
隨後,德國炮兵開始向蘇聯內務人民委員部邊防軍和其他蘇軍的指揮部、駐地發起炮擊,德軍的地面部隊在裝甲集團的掩護下,開始跨過蘇德邊境,向蘇聯軍隊發起進攻,隨後,大批受過德軍訓練的立陶宛人、烏克蘭人潛入蘇聯境內,他們的任務是深入蘇聯內地,破壞電話線、襲擊通訊樞紐、製造混亂。
不到中午,德國空軍就基本控制了戰場的制空權,近千架蘇聯飛機被炸燬在機場上,德國飛機只損失了十多架。而蘇聯紅軍的地面部隊幾乎無法在公路上行進,通訊也遭到了破壞,很多蘇軍部隊還沒有搞清楚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德國的坦克和機械化步兵就已經把他們包圍了。
此時的蘇聯高層被從前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