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部分

東方不亮西方亮。

廣廈早期多元化不理想,主要出自兩方面的原因。第一是廣廈決策層,包括樓忠福的判斷力;第二則是因為廣廈與當地政府和社會的傳統關係。這層關係讓素來豪爽大度的樓忠福幾乎是來者不拒,反正政府建議他兼併哪個企業,或者哪個企業請求他兼併,他幾乎都爽快答應。

總部搬遷到杭州後,這兩個問題就至少具備瞭解決的條件。因為總部不在東陽,那種感情考慮多於商業考慮的決策自然就少了,第二就是面向全國的高階管理人才招聘,可以給廣廈投資決策的軟肋及時補鈣。廣廈原有的人才在生產經營和專案經營方面是很不錯的,但是在1992年之後,中國經濟的發展形勢和廣廈自身的發展,都要求廣廈的管理人才不僅懂得生產經營、專案經營,更要熟悉資產經營、資本運作等現代企業經營方式。

當然現實的發展,並不是直線式的一步到位,但這次人才招聘確實是及時而且關鍵的。

1995年夏天,廣廈的招聘廣告在全國性報紙上刊登後,立即引起社會的強烈反響,因為當時面向全國招聘高階管理人才的事情還比較罕見,何況還是個民營企業。不過中國人這時候對體制外就業已經有了足夠的勇氣,對民營企業也有了足夠的信心。全國有近700人參加了應聘,王明和、徐徵宇、梁陽等幾位後來成了樓忠福智囊和廣廈集團重要骨幹的年輕碩士生,就是在這次招聘中進入廣廈集團的。

這批人進入廣廈後,首先在證券發展部(後改投資部)工作,主要為廣廈研究未來發展的計劃,為廣廈上市做些準備工作。1996年2月,廣廈集團透過的“九五”發展規劃,就是這批新引進的年輕才俊和外面邀請的個別專家一起做的。這個規劃是一個宏大的目標,有一點非常重要,就是為廣廈提出了在全國建設十大建築市場基地的設想。

不過這一目標還沒有來得及實施,樓忠福和廣廈集團最為關鍵的一次機遇——爭取主機板上市,在1996年下半年到來。

。 想看書來

上市——生死時速(1)

總部遷移到杭州後的兩年,廣廈繼續捷報頻傳。首先是1995年4月樓忠福被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等單位授予“中國經營大師”稱號。1995年8月,廣廈雙喜臨門,第一喜是“浙江廣廈”的股票在浙江省股權交易系統掛牌上櫃交易,第二喜是廣廈集團被國家建設部評選為“中國建築企業優秀企業”。廣廈核心企業東陽三建,也有兩喜,第一喜是1995年9月獲“全國全面質量管理金屋獎”,第二喜是1996年1月取得國家一級建築資質。1996年廣廈還被浙江省政府確定為“五個一批”骨幹企業。

這些榮譽和喜訊,又讓樓忠福和廣廈在向“國人”和“國企”轉變的道路上,往前邁進了一大步。

廣廈集團的股份有限公司是1993年6月正式成立的,到1996年6月正好是三年。按照規定,股份有限公司上市的條件之一是此前必須有三年的規範經營。廣廈集團現在已經符合了這個條件,可以爭取上市了。

儘管這只是必要條件之一,但樓忠福也格外高興,因為為了等這三年,不但樓忠福不容易,連他老婆和家屬都不容易。

1992年在中國重生的股票市場,對當時中國絕大多數民眾來說都是新事物。廣廈在1993年搞股份制改造的時候,不少勇敢的東陽人都持有廣廈的原始股。這些勇敢百姓的心態是,反正大家都說股票能賺錢所以就買。可是他們並不知道,這些原始股票如果要變成真金白銀,還要經過很多環節,還要等至少三年時間。所以到後來,他們見股票的事情還沒有動靜,就懷疑和責怨起樓忠福和廣廈來。

一時間,各種蜚短流長的聲音在小城東陽滿天飛。他們甚至懷疑樓忠福把廣廈總部遷到杭州,是為了騙錢逃跑。他們以各種方式去政府部門上訪。樓忠福在東陽的家屬,也跟著分享了這些原始股民的懷疑和責怨。甚至妻子王益芳在街上走的時候,都被人指著罵過。

眾怒難犯,樓忠福知道要跟這些原始股民解釋,是很難解釋清楚的。對於上市的事情,他自己比股民更急、壓力更大,而妻子和家屬受牽連的遭遇更讓他難受。按照樓忠福年輕時候的脾氣,妻子被人欺負,他是要拼命的了。可是現在樓忠福面對這個情形,卻連眉頭都不皺一下——這個從打鐵鋪裡“鍛造”出來的東陽漢子,此時早已“化為繞指柔”了。他知道現在最要緊的事情不是解釋、爭辯和發愁,而是想方設法爭取上市。

顯而易見,對於一個民營企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