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可不是要上就上的。中國的股市,初衷就是為了國企解困而設的,上市的指標都掌握在省政府和各個部委手裡。當時整個中國股市上只有幾百家公司,還有大批國有企業等待著脫困,廣廈憑什麼坐到這張請國企吃飯的八仙桌上?不少人都在暗地裡譏笑樓忠福白日做夢。
但愛白日做夢的樓忠福對於“機遇的盛宴”,向來習慣不請自來。1996年10月,樓忠福得知國家建設部有一個上市的指標,便立即部署人馬申報,同時向建設部申報的還有廣州、上海、南京和長春的四家國有建築企業集團。
廣廈的申報材料很快就得到回覆,建設部分管此事情的副部長在材料上有批示,大意是“這麼小規模的民營企業也想上市嗎?”
樓忠福捱了一記悶棍,廣廈的上市之路也一下子被堵死了。他身邊的人一個個都愁眉苦臉、垂頭喪氣。但樓忠福卻跟沒有事兒一樣,反而笑嘻嘻地鼓勵大家:“困難來了,在家裡哭是沒有用的,要想辦法解決它。這樣想,困難就沒有什麼可怕的。”★
樓忠福有很強的“抗擊”能力,副部長的一記悶棍是打不倒他的。沒過多久,他得知這位副部長正在寧波考察,就立即趕了過去。等樓忠福趕到寧波後,發現副部長已經到了杭州,出席一個建築行業的全國性會議,因此樓忠福又立即趕回杭州。
已經說“NO”的副部長當然不想再搭理樓忠福,而且他正要開會,也沒有時間。但樓忠福卻像一條蛇一樣,緊緊纏住他不放。
“樓忠福,你們廣廈的事情等以後再說吧!就一個名額,這麼多國企都不夠分。你自己想想你們有資格上市嗎?我現在馬上就要開會!”
“部長,能不能給我5分鐘,聽我說說。”
副部長把手一抬,看了一下手錶,離開會時間還有6分鐘,就說:“好吧!就5分鐘,你趕緊說!”
這5分鐘內,樓忠福非常扼要地講了三點:第一,廣廈雖然只有8億元的規模,但廣廈的每一分錢都是職工們辛辛苦苦賺的,其他那幾家國有企業的規模再大,也是國家給的,幾十億元也不算多;第二,建設部的上市指標和額度給民營的廣廈,肯定比給那些國有企業有更好的效果,因為廣廈已經明晰了產權,建立了現代企業制度,而且非常規範地經營了三年;第三,廣廈比那些國有企業有更強烈的上市願望,會更加珍惜這個機會。
樓忠福的話講完了,副部長若有所思,但仍沒有表態。他看了看錶正好是5分鐘,然後對樓忠福說:“樓忠福,你說的不是沒有道理,現在要開會了,你的問題我們還是再說吧!”
副部長雖然沒有明確表態,但聽他說話前後的神情和語氣的變化,足以讓樓忠福感覺到希望的曲線已經觸底反彈了。
又經過反覆的請求、遊說和公關,1996年12月,廣廈終於闖過了建設部這一關,贏得了與其他幾家國有建築企業一起競爭建設部一個指標的機會。
上市——生死時速(2)
不過,闖過這一關後,幸運女神的金手指就開始轉移到樓忠福和廣廈的頭上了。在中國證監會這一關,其他幾家國有企業,因為在過去三年曾經配股等各種問題而被刷了下去。建設部的唯一指標終於落到了廣廈手上。
1997年年初,中國證監會同意廣廈申報上市,廣廈必須準備好上市材料,特別重要的一部分內容就是上市融資後的詳細投資方向和計劃。但整個廣廈集團沒有一個人真正熟悉這些申報材料該怎麼做,等到第一次申報上去的材料被發現還缺少這一塊而需要補充的時候,離申報截止日期只剩下一個多月了。而這時候,廣廈這一塊的工作連個頭緒都還沒有,建設部的官員也一樣沒有頭緒。
不過,建設部的官員當時曾建議過廣廈投資建築材料生產和安居工程,而當時建築材料也正是中國一個熱門行業,那就做建材生產吧。可這時候,到哪裡去尋找建材專案呢?廣廈當時負責上市工作的證券部經理何飛龍想到了杭州建材局,於是就趕緊派人去找杭州建材局商量,看看有沒有什麼建材廠可以兼併。但杭州建材局又讓他們去找杭州建材總公司,因為企業都在建材總公司手上。同時建材局還透露了一個訊息,杭州新型建築材料研究院有一些新的科研成果正在尋找投資。
杭州建材總公司給他們推薦了在蕭山的一個磚瓦廠。這是一個瀕臨破產等待改制的集體企業,沒有什麼真正的資產,但土地和破舊的廠房不少,聽說廣廈要來收購,這個磚瓦廠自然很高興了。
在多方的配合下,一個建材投資專案的詳細計劃以及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