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36部分

輕鬆。如果全天下人人平等,那誰來為官?誰來執政?誰來教化萬民?總不能大夥個人管個人的事情,關起家門,老死不相往來!”

這話問得,也算切中要害。自古以來,任何朝代都得有官,有吏,有君,有臣。否則修路治水之事,就沒人帶頭去幹。鄉間出了盜匪,也沒人組織青壯去抓。鄰里間起了糾紛,更沒有鄉老和官府來裁斷。

只可惜對於融合過兩世記憶的朱重九來說,這個問題根本就不是問題。先友善地衝著劉伯溫點點頭,然後他給出了一個出人意料的答案,“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啊!呀!”屋子裡頭,響起了一陣驚歎之聲。不光是為了朱重九居然能一字不錯地背誦《禮記》中的名篇,而是因為這段文字中所給出的,關於三代之治的描述。

選賢與能,當官是參照起品行與能力選拔出來的。而不是因為他是誰的兒子,誰的幹孫!更不在乎他姓什麼,出身於何族!傳說中的三代之治就是如此,與朱重九所堅信的“人人平等”,沒有任何相悖之處。

再看劉基,發現朱重九又在故意曲解先賢之言,以儒家之矛攻儒家之盾,立刻毫不猶豫地放棄跟後者在經義方面的糾纏,避實就虛。“主公所言,令在下茅塞頓開。選賢與能,人跟人都毫無差別了,如何還能區分賢愚不肖?!”

“伯溫此言差矣!”朱重九再度笑著搖頭,“是人人生而平等,而不是人和人毫無差別。人之初,皆如一張白紙。然而有人好學,有人懶惰。有人急公好義,有人卑鄙自私。及其長,便選出學問好,智慧深,能力強,有公心者,為官,為吏,才是對每個人最大的平等!而不是努力不努力,好學不好學,最終結果卻是一樣!”

他現在一點兒也不生氣劉基逼著自己當眾明確目標。相反,他甚至有些感激劉基給了自己一個絕好的機會,把自己心中所想仔細跟大夥分說清楚。所以快速將目光轉向眾人,朱重九又笑著補充道:“就比如現在,朱某和諸君捨命驅逐韃虜,那些坐享其成者,自然要受我等管轄。因為我等付出了熱血,乃至性命為代價。既然人人生而平等,那些曾經甘心為奴的,憑什麼白白享受我等用性命換回來的東西?”

“大總管所言,令我等茅塞頓開!”

“大總管威武!”

“大總管遠見卓識,我等望塵莫及!”

。。。。。

話音落下,四周圍,立刻歡聲如雷。不是所有人都像劉基那樣,把儒家的治國理念視為最高信條。也不是所有人願意和劉基那樣,做一個千古諍臣。今天座中大多數人,其實心裡頭最看中的,無非是以下兩樣。第一,自己的家產會不會被別人拿走。第二,自己好不容易獲得的權利,會不會被他人瓜分。

而按照朱重九的解釋,正因為人人生而平等,他們的錢財別人才無權侵犯。正因為人人生而平等,他們經過努力才獲得的權利,別人才無權輕易剝奪。這讓他們如何不覺得歡欣鼓舞?至於“人人生而平等”是不是該如此解釋,誰在乎啊?!大總管說是就是了,反正它對大夥只有好處沒任何壞處。

目光環顧四周,朱重九繼續慷慨陳詞,沒有任何掩飾,因為這就是他心中所想,“當然,朱某說,爾等皆因付出巨大,所以有資格為官,有資格走百姓的帶頭人。並不是說爾等就有資格,去巧取豪奪,去搶男霸女。那你等就違反了朱某的平等之道,爾等就跟蒙元韃子沒任何分別。早晚有一天,這世上會出現另外一個朱某,拔出刀來,將爾等挨個捅翻於地!!”

第六章 漸近線 (下)

第六章漸近線(下)

“啊~!哈哈哈哈哈哈………”眾文武先是一愣,隨即又大笑著叫嚷成了一整片。

“大總管威武!”

“大總管遠見卓識,我等望塵莫及!”

“大總管,您放心,誰要是敢忘本。不用你來捅,我們大夥先就幹翻了他!”

“大總管。。。。。”

淮安軍獨立門戶其實沒多久,即便是當年最早追隨朱重九從徐州造反的那批老臣子,如今不過才擺脫了苦難三年多一點兒,還沒有完全忘記自己當初是如何被別人踩在腳下蹂躪。而陳基、羅本這些後來加入大總管幕府的文官,日子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