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官管理的專門機構“酒醋面局”職掌其事,設掌印太監一員,管理僉書約十餘員,經管酒面諸物,“與御酒房不相統轄”。[23]宦官中的很多人,性甚貪鄙,貪汙、盜竊,司空見慣。時人曾揭發:“酒醋面局,近以本衙門互相攻發,貪跡顯著。”[24]
在宦官的經濟活動中,涉及酒的,其勒索、受賄、貿易,都是值得注意的。
明朝派往各地負責鎮守或採辦的宦官,大部分都很貪酷。正德十六年(1521),何孟春(1474—1536)在《除革內官疏》中,曾抨擊宦官在雲南的種種科斂擾民狀,僅昆明縣,即“取酒米並捕獵及看草場並數珠等戶丁共二百七十九丁”。[25]崇禎時河北真定巡按李模,疏劾分守太監陳鎮,到處伸手,“即藁城一縣,勒送銀壺二把,金盤盞四副”。[26]至於受賄,則不勝列舉。有這樣一個富有戲劇性的故事:兩個大臣侍講筵,皇帝請教了他倆很長時間後,說:“先生們甚勞”,命賜酒。太監拿出兩隻金酒杯,很大,杯中刻有“門下晚生某進”的字樣。此某不是別人,正是這兩個大臣,在拍大宦官馬屁時特意鑄造的,而這個宦官垮臺後,家產被抄一空,統統歸入皇家內庫中了。這兩個人模狗樣的講筵官,在此時此地見到自己的罪證,既慚愧,又害怕,趕忙叩頭告辭。[27]而在大宦官劉瑾(1451—1510)的抄家物資中,即有“金銀湯(按:應系酒之誤)盅五百”。[28]雖然比起他被沒收的“金二十四萬錠,碎金五萬七千八百兩”[29]等令人驚詫的鉅額貪汙、受賄的財富來說,只能說是小意思。但對平民百姓來說,即使是做夢,也不敢奢望擁有如此多的金銀酒盅的。
※虹※橋※書※吧※BOOK。※
第23節:酒與皇帝(3)
明朝大約從成化年間起,宦官開始經商,正德時全面開鋪。大體上包括經管官店、監管皇店、販賣私鹽和其他物品、私開店房等。太監於經“首開皇店於九門、關外、張家灣、宣大等處,稅商榷利”,[30]“科取擾害,人皆怨諮”。[31]宦官經營的官店,最著名的有寶和、和遠、順寧、福德、福吉、寶延等(按:均在今王府井大街一帶),每年所販來的燒酒,即約有四萬簍之多,大麴約50萬塊,中曲約30萬塊,面曲約60萬塊,京城自造細曲約80萬塊,四直大麴約10萬塊。[32]顯然,他們經營的酒、曲數量,是相當可觀的。
在明朝後期激烈的政治鬥爭中,酒也成了特殊的工具。穆宗朱載垕(1536—1572)死後,大學士高拱(1521—1578)在內閣中大哭道:“十歲太子,如何治天下。”大宦官——集司禮監掌印、督特務機關東廠內外大權於一身的馮保聞訊後,立即在後妃前進譖。高拱被罷官後,馮保仍不罷休,必欲置高拱於死地,以徹底剷除這個政治上的老對手。他與張居正勾結起來,設下一個可怕的政治陷阱:收買被東廠關押的囚犯王大臣,在他的袖子裡放了一把刀,讓他誣告高拱對朝廷不滿,派他行刺皇帝。這是彌天大罪,如果一旦獄成,高拱將被千刀萬剮,並株連九族。但是,當錦衣都督朱希孝等對王大臣正式審訊、嚴刑逼供時,王大臣走投無路,大聲呼叫:“許我富貴,怎麼又拷打我?我在什麼地方認識高閣老!”朱希孝一聽,覺得此案實在是關係重大,牽涉馮保的陰謀詭計,哪裡還敢再審?楊博、葛守禮等大臣,都保高拱,力闢其冤,張居正迫於眾議,也不得不裝模作樣地批評馮保幾句。馮保見陰謀敗露,便殺人滅口,“乃以生漆酒瘖大臣,移送法司坐斬”。[33]生漆酒,不知是否即將生漆置於酒中製成?這是一種特製酒,看來除了用於害人外,不會有其他用處。
晚明宦官專權,特務橫行,冤獄林立。人們如果稍有不滿,議論一下國事,發一點牢騷,往往便會大禍臨頭,甚至慘遭殺害。魏忠賢把持朝政時,“民間偶語,或觸忠賢,輒被擒僇,甚至剝皮、刲舌,所殺不可勝數,道路以目”。[34]“而士大夫無一夕敢舒眉歡宴,坐談間無一語敢稍及時事”。[35]在這種鴉雀無聲、全國籠罩著一片恐怖的氣氛中,如果喝酒的人不小心,發牢騷、罵娘,便會給自己帶來殺身之禍,這是生活在政治局面正常狀態下的人們所難以想象的。史載:“有四人夜飲密室,一人酒酣,謾罵魏忠賢,其三人噤不敢出聲。罵未訖,番子(按:東廠及錦衣衛派出的特務)攝四人至忠賢所”,您猜結果怎樣?“即磔罵者”,罵魏忠賢的人被剝皮、碎割,其餘三人嚇得魂飛魄散![36]還值得一提的是,東廠特務的酷刑,就叫“幹醡酒,亦曰搬罾兒,痛楚十倍官刑”